“没有(A)比X更Y的了”句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6 08:28
本文关键词:“没有(A)比X更Y的了”句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结构层次 极限语义 认知范围 具体语境 主观性
【摘要】:语言中经常会用到比较,当在比较中如果一个事物屑于某方面性质状态的极端位置,那么这种形式的比较就是一种极比。本文将对表示极限语义的特殊句式“没有(A)比X更Y的了”进行结构和语义、句法、语用方面的研究。将本句式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其结构层次和表达的语义、语用进行分析。本文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句式是几种句式的套叠,既表比较(极限)、又表存在(否定),并且用感叹的语气表达出来。基础句式是表示存在的“有字句”和表示比较的“比字句”。本句式在表意上有不同的层次。在表意的层次上是先表示事物的存在,再进行比较,进而用否定词“没(有)”对整个比较和存在进行否定得出新的具有强烈主观性的极限意义。 第二,本句式中的相对固定成分“没有、比、更、的、了”是“模标”,可变成分“A、X、Y”是“模槽”。根据这个句式“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形式相同的表达主观极性意义的句子。认为本句式表示的主观极性意义是相对的,在语言的使用中人们对它表示的极限意义产生了“钝化”,因此会在句式的前面使用副词对它进行再强调。 第三,本句式表达的是一种夸张的语义极限,在语义上主要受到表示周遍意义的“A”的制约。“A”的作用是表示比较范围,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同时“X”、.“Y”的语义是从属于“A”的语义集合的。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是“Y”从属“X”,“X”从属于“A”。在确定“Y”的时候受制于“X”的性质和状态,“A”所表示的“一切”的范围也受到“X”的影响。 第四,本句式的语义建立在一个极限预设成立的基础上,语义的成立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或者是说话人与受话人的认知范围经验。因此本句式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性。如果预设中的事物具有熟悉性和典型性,那么离开具体语境语句的极限语义仍然可以成立。但是此时的极限语义成立的范围是封闭的,有界的,只存在于进行比较的某方面之中。本句式还具有很强的个人差异性,不同的说话人由于认知经验的不同对同样事物的相同方面会产生不同的主观态度。当句式在套叠之前,比较的量级是可增可减的、套叠之后句式的比较量级就不能继续增加。句式对语境依赖程度的高低与充当比较对象的事物的关系非常紧密。 第五,本句式的重点和焦点与本句式的基础句式“比”字句、使用的副词、以及语境密切相关。当句中的“比”字句选用副词“更”并且表示客观比较的时候重点和焦点重合在比较对象“X”上。当使用副词“更”而且“比”字句表示比拟时即反映主观世界的比较时句子的重点是“X”,焦点则是比较点“Y”。使用副词“再”时句子的重点和焦点都是“Y”。使用副词“还”则重点焦点都集中在“X”上。同时,在具体的语境中,重点是整个句式,而焦点则是比较对象“X”。所以,“比”字句和使用的副词以及具体语境是影响本句式重点和焦点变化的因素。
【关键词】:结构层次 极限语义 认知范围 具体语境 主观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一、绪论8-15
- (一) 选题缘由8
- (二) 研究对象及研究理论与方法8-9
- (三) 相关研究现状9-14
- (四) 从相关研究现状看本文研究14-15
- 二、“没有(A)比X更Y的了”语法研究15-31
- (一) 形式结构分析15-25
- 2.1.1 “模标”成分15-20
- 2.1.2 “模槽”成分20-21
- 2.1.3 句式的层次性21-25
- (二) 句法功能分析25-31
- 2.2.1 “X”、“Y”的句法功能25-27
- 2.2.2 “的”、“了”的句法功能27-28
- 2.2.3 整句的句法功能28-31
- 三、“没有(A)比X更Y的了”语义研究31-40
- (一) 充当“A”的词语语义分析31-32
- (二) “比X更Y”语义分析32-34
- 3.2.1 充当“X”的词语语义分析32-33
- 3.2.2 充当“Y”的词语语义分析33-34
- (三) 句式对副词选择的语义限制34-36
- (四) 否定词“没有”的语义分析36-37
- (五) 整句的语义分析37-39
- 3.5.1 比较义37-38
- 3.5.2 否定存在义38-39
- 3.5.3 主观极性义39
- (六) 小结39-40
- 四、“没有(A)比X更Y的了”语用研究40-49
- (一) 句式的语境依赖41-42
- (二) 句式的主观量42-43
- (三) 句式的情感43-45
- (四) 句式的焦点45-49
- 4.4.1 选择的副词45-47
- 4.4.2 具体的语境47-49
- 五、结语49-51
- 注释51-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琳;从量的角度看程度副词“更”[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沈红丹;含有“还”的比字句的语用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铁根;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4 于奉知;“更”字句的语义、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1998年01期
5 徐燕青;;“没有”型比较句的初步考察——兼及“不像”型比较句[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1期
6 吴中伟;;论副词“再”的“推延”义——兼论加强对汉语副词的语用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3期
7 文全民;;“更”和“还”在肯定与否定比较句中的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8 蒋静;比较句的语义偏向及主观程度的差异——“不如”句、“不比”句和“没有(没)”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10 李杰;“X比Y还W”格式的夸张功能[J];修辞学习;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全生;现代汉语焦点结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97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9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