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别赋》“耸渊鱼之赤鳞”句“鳞”字义辨

发布时间:2017-10-26 09:02

  本文关键词:《别赋》“耸渊鱼之赤鳞”句“鳞”字义辨


  更多相关文章: 句式 对偶 赤鳞 鱼鳞


【摘要】:本文从语法和修辞角度结合相关例句论证江淹《别赋》"耸渊鱼之赤鳞"句中"鳞"字释为"鱼"不妥,当释为"鱼鳞"。
【作者单位】: 塔里木大学;
【关键词】句式 对偶 赤鳞 鱼鳞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课题号:09XZS015
【分类号】:H141;H15
【正文快照】: 江淹《别赋》“耸渊鱼之赤鳞”句(以下简称“耸句”)中“鳞”字,郭锡良、唐作藩等先生编的《古代汉语》认为当释为“鱼”[1]842,王力先生《古代汉语》解作“:渊鱼之赤鳞,等于说‘渊中赤鳞之鱼’”[2]1217。朱东润[3]210、沈祥源[4]495、王茂福[5]267等人也将“鳞”字释作“鱼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周正;;《羌族释比经典》中《颂神禹》略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王柯;《三国志》语词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谈莉;;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范蓓蕾;;古诗文教学有效诵读的求致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郝延霖;;论西域文学(代序)[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7 林雅贞;章之文;;谈辞典编纂时应剔除文意训诂[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少武;浅谈对仗与对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张新;;《荀子》对偶运用初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孟晓慧;;浅谈对举使用的普遍性及其原因[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4 李生龙;论对偶在古代文体中的审美效果[J];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01期

5 何凌风;;《尚书》“对偶”艺术浅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周国柱;;谈对比与对偶在口语修辞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7期

7 李浙红;;论对偶与民族审美观的关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6期

8 王燕;浅议对偶形成的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白化文;了一老师论“对偶”与“对仗”——为纪念王了一(王力)老师诞辰一百周年而作[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于广元;对偶的认知解释[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怡君;;分析分类数据的一种方法——对偶刻度法[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PI勇;;谈唐诗之吟诵丨以台湾诗社之吟调为例[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谢英;;关于“NP+不+X+谁+X”句式[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4 叶定国;康建明;;对偶、排比与Antithesis、Parallelism[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明慧;;也谈“复合动趋式+宾语”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蕊;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助词“着”的选项与排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熊学亮;;构式的辐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杝菘霖;曹逢甫;;台pc闽南姙、华姙程度副奮“生”的姙├丛碵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莉;沉下去浮上来[N];人民日报;2004年

2 黄集伟;偷棵菜送给2010[N];南方周末;2010年

3 韩石山;近三十年来汉语句式的倒流现象[N];文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何东平 邢兆远 吴小京;见证韩国“汉语热”[N];光明日报;2005年

5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蔡伟 浙江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俞丹;方法陈旧缘于对写作认识的模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裴蕾;从“繁体字提案”说开去[N];四川日报;2008年

7 王路;“一‘是’到底”成大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晓郁;善待母语[N];江西日报;2004年

9 徐家永;要注意三种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武穴市实验中学 陈水明 徐顺昌;文章修改刍议[N];黄冈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4 卢惠惠;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文格;现代汉语形谓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路广;《法言》词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林素娥;湘语与吴语语序类型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袁园;“有”字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叶林;邵阳方言双宾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俏璐;舟山方言句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赵丽红;由“V给”引起的兼语式及相关句式的句法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殷润林;自贡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彦杰;“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语篇否定功能[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吕建军;“NPL+V+着+NP”句式的语义辨析及生成机制[D];四川大学;2006年

8 于丽丽;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郑尧;动结式的语用解释及其进入相关句式的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珏;“即使……,也……”复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7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97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