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演变的理据
本文关键词:论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演变的理据
【摘要】:黑龙江方言口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附加式形容词,使用频率很高,表意丰富,结构类型也较为复杂。附加式形容词从其产生开始就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演变过程是有理据可言的,历史的移民现象促成了黑龙江本地阿尔泰语、汉语方言与山东等方言的融合,语言的语法类推加快了词汇的衍生速度。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附加式形容词在口语中逐渐趋于规范化,一些表现粗俗心理的词语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整体上呈现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黑龙江方言 附加式形容词 阿尔泰语
【基金】: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1年度项目“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网络语言生活调查研究”(ZC125-1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72.1
【正文快照】: 黑龙江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东北官话,在其口语中存在着大量附加式形容词(也就是带缀的形容词,有前缀、中缀、后缀三种形式,如笨手拉脚、烂了巴叽、滑得溜、气喘乎乎、臭气巴拉等)。这些附加式形容词表意丰富,具有很强的方言色彩、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结构类型也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带后辍“挺”“道”“搭”的双音谓词[J];绥化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2 聂志平;黑龙江方言方位复合后缀.banrlǎr[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3期
3 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后附式双音谓词[J];语言研究;1995年01期
4 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口语中的代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孙也平;黑龙江方言动词后缀“一巴”[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6 孙也平,冯文洁;黑龙江方言多音后附式形容词探源[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7 刘永发,范传金;黑龙江方言动词杂论[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8 孙也平;多音后附式形容词探源──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研究[J];求是学刊;1989年04期
9 聂志平,李雪;黑龙江方言带后缀“巴”“哧”“咕”的双音谓词[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10 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带后缀“乎”“拉”的双音谓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振华;;清抄明代《河西译语》再释[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茹坚;崆峒是月亮 西王母是月亮神[N];平凉日报;2006年
2 郑张尚芳;虎年说寅、虎[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赵丽霞;合理开发利用西部文化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汉语与韩国语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5 徐文堪;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中国声音[N];东方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长山;满蒙书面语词汇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包满亮;蒙古语构形词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俊阁;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斯仁巴图;鄂温克语和蒙古语语音及名词语法范畴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登;东北官话体词性词语的构成特点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佟菲菲;现代锡伯语 维吾尔语 哈萨克语的共有词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姜宏楠;肇源话平翘舌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吴昊;黑龙江嫩江方言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金海;维吾尔语和锡伯语的语言关系的探讨[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9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9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