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翻译真理”的“非方法”大道——对当代诠释学视角下翻译观的另一种解读
本文关键词:通往“翻译真理”的“非方法”大道——对当代诠释学视角下翻译观的另一种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诠释学 翻译 本体论 成见 视阈融合 辩证诠释
【摘要】:当代诠释学通过解构"理性中心主义"、"自然科学方法"以及"人类中心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找到了一条通往"真理"的"非方法"大道。从当代诠释学视角看,翻译活动是一种历史存在,它是由翻译者、翻译文本、翻译规则、翻译评论家、其他翻译者、读者等构成的一个整体。翻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会不断被"所探究事物"追问并做出回应。在做出回应时,翻译者只能以他所处的时代作为基础来回应,让自己的"成见"与传统"视阈"达到"视阈融合"的效果。在这个程式下,"视阈融合"的结果不断产生并不断被否定,"翻译真理"也就被一步步趋近,直至被发现,并不需要针对其"探究事物"建构出"方法",以便掌控它。
【作者单位】: 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诠释学 翻译 本体论 成见 视阈融合 辩证诠释
【基金】:涉外旅游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教职成[2011]11号) 广西涉外旅游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106)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自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后,西方主流哲学普遍认为“理性是人的最基本特性”,人是世界的主体,自然是客体。作为主体的人是如何来认识自然的呢?那就是主体对自然不断进行计算和度量,通过“理性”抽象出客观的“方法”或“规律”,达到控制和征服自然的最高目的。[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立达;;主体性:在内在性和外在性的张力中[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张宜民;;语用视角下的征婚广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俊峰;潘智丹;;MTI教育:中国翻译学科发展的契机[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杰;郭九林;;从认知角度谈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的功能对等[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许洁;;论汉译日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以中国电影片名的日文翻译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睿;会展口译评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宋宛蓉;关联理论框架下《红楼梦》隐喻翻译的效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蔡雯;目的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明权;二元对立翻译观的文化解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胡庚申;;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栋梁;;哲学诠释学的现象学方法之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李凯;;试述孟子诠释思想的本体论内涵——兼论中西诠释思想之异同[J];孔子研究;2006年06期
3 何德红;;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理论梳理与问题反思[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潘德荣;诠释学:方法论与本体论[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1期
5 潘德荣;方法论的危机与哲学诠释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王金凤;;诠释学视域中的隐喻[J];求索;2009年04期
7 潘德荣;文字与解释——训诂学与诠释学比较[J];学术月刊;1996年02期
8 潘德荣;基于“此在”的诠释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梁燕城;孔子的方法学——从本体诠释学模式研究孔子哲学[J];文史哲;2005年02期
10 叶美芳,牛文君;诠释学研究中的拓展与泛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勃;朱海波;徐邦海;;基于本体的网络服务模型研究与应用[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何凯文;;中医学的气本体论特点及其对方法论的影响[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傅小凡;;主体与心性——朱熹主体本体论初探[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李甜甜;;基于本体论的供应链知识管理[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罗邦莹;;地理空间信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冯宇;王川川;杨璇;;本体论及其在产品信息组织中的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赵敬华;高慧颖;魏军;;基于本体的商品信息查询系统与算法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8 蒋红;;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与超越:从休谟到马克思[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程瑞;;时空实在论与结构实在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齐清文;;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诠释学是一种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钟锦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古典精神:诠释学与康德不期而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潘德荣;诠释学的“濒死”与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齐齐哈尔大学副教授 何强;“实事求是”:当代诠释学视角的再理解[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5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精神诠释学的“教化”目的:回归古典的精神整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诠释学是一种本体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洪汉鼎;立足当代的诠释学文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薛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诠释学的伦理学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沈湘平;历史意义的生成[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吉富;诠释学与人类学[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要科;三玄与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彬;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3 范登伟;存在与理解[D];河南大学;2010年
4 汪帮琼;萨特本体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张汝金;解经与弘道[D];山东大学;2007年
9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宏玮;目的论对汉英旅游资料翻译技巧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刘玲;英汉法律文本在句法层次上的对比与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3 陈琮;基于Jena的本体检索模型设计与实现[D];武汉大学;2005年
4 周丽茹;中专生广告翻译教学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鲍红梅;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6 熊丽;政治文本英译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赵宗菊;《越狱》字幕翻译研究的目的论途径[D];中南大学;2008年
8 康世杰;以决策为导向的基于本体论的信息系统需求建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周亮;基于OWL-S的Web服务发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沈建良;基于本体论的个性化信息搜索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01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0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