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中西方英语媒体关于“中国梦”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7 06:08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英语媒体关于“中国梦”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梦” 批评性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这一政治理念。“中国梦”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流行的词汇和话题,并引起中西方英语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解读。“中国梦”意义重大,因为它承载着中国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而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必然会影响到有关“中国梦”的新闻语篇的解读,这和中国形象直接相关。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以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为框架,利用系统功能语法和互文性为分析工具,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对比性地分析并揭示中西方英语媒体关于“中国梦”的新闻语篇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本文一共选取八篇有关“中国梦”的新闻语篇。其中的四篇中国英语媒体语料选自于《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英文版,另外四篇西方英语媒体语料分别选自于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今日美国》以及《纽约时报》。 具体而言,作者对中西方英语媒体关于“中国梦”的新闻语篇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这三个层面进行了对比性的分析。首先,文本层面的分析主要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词汇选择和情态为工具。其次,,话语实践层面的分析以互文性为工具,从其新闻来源与转述方式两个方面再现语篇生成过程。最后,社会实践层面的分析旨在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根本性地解释新闻语篇在文本和话语实践层面的意识形态差异性。 研究表明: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下,中西方英语媒体关于“中国梦”的新闻语篇存在意识形态差异。中国英语媒体关于“中国梦”的报道是客观的,塑造了正面积极的中国形象,而西方英语媒体关于“中国梦”的报道却远非客观,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塑造了负面消极的中国形象。面对西方英语媒体关于“中国梦”的扭曲解读,中国英语媒体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回应西方英语媒体的质疑,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中国梦” 批评性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Introduction10-15
  • 1.1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Present Study10-11
  • 1.2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ensent Study11-12
  • 1.3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Research Questions12-13
  • 1.4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3-15
  • 2 Literature Review15-31
  • 2.1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15-17
  • 2.2 The Key Concept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17-21
  • 2.2.1 Discourse17-18
  • 2.2.2 Power18-19
  • 2.2.3 Ideology19-20
  • 2.2.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Power and Ideology20-21
  • 2.3 Studi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broad21-27
  • 2.4 Studi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t Home27-31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31-42
  • 3.1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al of Fairclough31-36
  • 3.1.1 The Stage of Description: Discourse as Text33-34
  • 3.1.2 The Stage of Interpretation: Discourse as Discursive Practice34-35
  • 3.1.3 The Stage of Explanation: Discourse as Sociocultural Practice35-36
  • 3.2 The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of Halliday36-38
  • 3.2.1 Ideational Function37
  • 3.2.2 Interpersonal Function37-38
  • 3.2.3 Textual Function38
  • 3.3 Analytical Tools for the Present Study38-42
  • 3.3.1 Classification38-39
  • 3.3.2 Modality39-40
  • 3.3.3 Intertextuality40-42
  • 4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42-56
  • 4.1 Data Collection42-43
  • 4.2 The Stage of Description: Discourse as Text43-49
  • 4.2.1 Classification43-46
  • 4.2.2 Modality46-49
  • 4.3 The Stage of Interpretation: Discourse as Discursive Practice49-53
  • 4.3.1 News Sources49-51
  • 4.3.2 Reporting Modes51-53
  • 4.4 The Stage of Explanation: Discourse as Sociocultural Practice53-56
  • 4.4.1 The Political Context53-54
  • 4.4.2 The Economic Context54
  • 4.4.3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54-56
  • 5 Conclusion56-60
  • 5.1 Major Findings56-58
  • 5.2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58-59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59-60
  • References60-64
  • Appendix64-65
  • Acknowledgements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丁建新,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3 叶起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阅读理论[J];福建外语;2002年04期

4 叶起昌;批评话语分析与批评实在论[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1期

5 吕万英;英文新闻标题批评性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孙佩;李秋锐;;世界眼中的“中国梦”[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于运全;孙敬鑫;;做好“中国梦”的中国解读[J];对外传播;2013年07期

8 梁红艳;;批评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9 吴建刚;论批评话语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任芳;新闻语篇句式模型的批评性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1102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02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7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