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留学生习得“的”字短语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8 18:08

  本文关键词:留学生习得“的”字短语的偏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的”字短语 本体考察 习得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的"字短语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短语,也是现代汉语所特有的一类短语。同时,“的”字短语结构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的”字短语的本体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二语习得研究,对于留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和准确地运用这一结构有着现实而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在概括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结构、语义、句法三方面对“的”字短语进行本体考察,并结合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现有对外汉语教材的“的"字短语的调查分析,以《博雅汉语》为例,提出了几点针对“的”字短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总结能为今后的对外汉语“的”字短语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了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 第二部分是“的"字短语的本体考察。首先,通过一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的"字短语,分析其结构表现形式和特征;然后就“的”字短语中特殊的结构——“……什么的”展开分析讨论,并说明其中心语省略的原因;其次,阐述“的”字短语的语义特征,从指称性和独立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其中指称性方面,分别从N,+的+N2、adj.+的+名、v.+的+名三个角度论述了“的”字短语能指代人或事。最后,探析“的”字短语的句法功能,“的”字短语不仅能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充当谓语和定语。 第三部分是基于语料库的“的”字短语习得分析。本部分首先对北语语料库的“的”字短语进行筛选取样调查,并运用偏误理论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了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偏误的类型分为遗漏、误加、误用、误代四种类型,并结合实例分析得出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目的语的负迁移、交际策略、学习环境的影响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等。 第四部分是“的”字短语的对外汉语教学。通过分析“的”字短语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情况,结合偏误分析的理论,从四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练习设计和学习者。 最后是结语,简要概括本文内容,包括主要观点、调查研究成果、和教学建议等,并指出了本文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的”字短语 本体考察 习得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文献综述10-12
  • 1.2 选题意义12-13
  • 1.3 研究方法13
  • 1.4 语料来源13-14
  • 2 “的”字短语的本体考察14-24
  • 2.1 “的”字短语的结构成分和类型14-19
  • 2.1.1 “的”字短语的构成14
  • 2.1.2 “的”字短语的构成方式14-17
  • 2.1.3 “……什么的”结构17-19
  • 2.2 “的”字短语的语义特征19-21
  • 2.2.1 指称规则19-21
  • 2.2.2 独立性21
  • 2.3 “的”字短语的句法功能21-24
  • 2.3.1 充当主语和宾语21-22
  • 2.3.2 充当谓语和定语22-24
  • 3 基于语料库的“的”字短语习得偏误分析24-32
  • 3.1 基于北语语料库的习得情况考察24-25
  • 3.1.1 语料来源24
  • 3.1.2 考察结果24-25
  • 3.2 留学生习得“的”字短语的偏误类型25-28
  • 3.2.1 遗漏25-26
  • 3.2.2 误加26-27
  • 3.2.3 误用27
  • 3.2.4 误代27-28
  • 3.3 偏误产生的原因28-32
  • 3.3.1 母语负迁移28-29
  • 3.3.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29
  • 3.3.3 学习环境的影响29-30
  • 3.3.4 文化背景下的差异30-32
  • 4 “的”字短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策32-37
  • 4.1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的”字短语调查32-33
  • 4.2 “的”字短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33-37
  • 4.2.1 教材的编写33-34
  • 4.2.2 课堂的教学34-35
  • 4.2.3 练习的设计35
  • 4.2.4 对学习者的建议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2
  • 致谢4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达;“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易莉莎;;浅谈“的”字短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5 李芳杰,冯雪梅;指代称谓的"的"字结构的表达功能[J];汉语学习;1999年05期

6 许红花;;外国学生比较句习得偏误原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7 张道新;“VN的”结构称谓转指功能的认知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熊文华;的字短语的若干问题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周明强;“的”字短语的界定及其主要特点——兼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商榷[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1109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09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3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