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英中介语中隐性话题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20:04

  本文关键词:汉英中介语中隐性话题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显性话题 隐性话题 概念迁移 认知语法


【摘要】:由于汉语话题突出特征的影响,汉英中介语中不仅存在不符合英语语法的显性话题结构,也不乏符合英语语法、但语义上不地道的隐性话题结构。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两种话题结构都会逐渐减少。本研究通过写作和翻译测试证实了以上假设,并运用认知语法理论从概念迁移角度对汉英中介语中的话题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英汉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差异以及确立概念参照点时视角的差异是产生这些结构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关键词】显性话题 隐性话题 概念迁移 认知语法
【基金】: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涌现论视角下的二语复杂构式习得研究”(NYS211006) 江苏省研究生教改研究与实践课题“输出驱动与数据驱动:信息类高校研究生EAP教学模式的构建”(JGLX12_0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4;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Li和Thompson(1976)认为,汉语是一种“话题突出”语言,英语是一种“主语突出”语言。基于这对语言类型学概念,许多二语习得研究(如:Rutherford1983;FullerGundel1987;Yip1995;Green1996;蔡金亭1998)发现,汉语话题突出的特点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语言(简称汉英中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见;戴曼纯;;英语学习者主题结构的习得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文旭;;汉语双主语构式的认知语法观[J];外语教学;2008年04期

3 梁颖萍 ,赵安源;汉英中介语拙涩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4 蔡金亭;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4期

5 陈静,高远;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吗?[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5期

6 张爱玲,苏晓军;话题突显结构与汉英中间语[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何明珠;;英语无灵主语句与汉式英语[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郑超;IP外名词性结构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初始重组[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9 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10 杨连瑞,于善志;中介语假被动句式的语言类型学阐释[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连瑞;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发展的话题突出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利红;;英汉表年龄的反义形容词的用法差别及规律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2 王涛;;《左传》为动用法调查与认知语言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3 仝国斌;;高校语言学专题课程设计思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申小龙;;语法差异的中西文化视角[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5 李莉文;;英语专业新生写作能力调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晶;;从量词使用看英汉数量表达之异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蔺雪峰;;英语教学中的英汉思维差异及表达方式[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敬万秋;英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对比[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孙琦;;英语比较句式特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路华;;英汉双宾语结构的比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语法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元珍;英语层级反义词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国玲;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常丽;高职学生翻译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俞彩凤;T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国芳;仿写法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志军;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玉兰;古代汉语动词的概念结构及其句法后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申少帅;拈连修辞的联结动因和语义构建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颖;基于空间参照框架理论的英汉存在构式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杨静;汉语新构式“N被X”的认知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金亭;母语迁移与主题突出结构[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2 朱中都;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杨连瑞;赖艳;;中介语变异的多种因素分析与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03期

4 刘丰;英语跨语言写作中的话题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林一樵 ,范武邱;英语,你美在哪里(Ⅳ)?[J];科技英语学习;2004年04期

6 温晓虹;;主题突出与汉语存在句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2期

7 蔡芸;话题结构迁移——英语表达中主语丢失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8 何明珠;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理解与翻译[J];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9 牛保义;英汉主语对比[J];外语教学;1994年02期

10 杨连瑞;试论中介语理论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红;戴卫平;;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说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3期

2 李丽;;浅析认知语法的语义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唐建南;戴卫平;;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4 陶文好;论象征结构——认知语法理论的核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5 陈福明;潘影;;转换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语义理论探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6 罗纳德·W·格兰克;榕培;;认知语法概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年01期

7 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Langacker的语篇分析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8 赵秀凤;;自由间接话语的认知操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刘昌华;;让步复句与主观量范畴[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贺学勤;;认知语法语篇分析观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梅;;诗歌语篇的认知语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张建理;;英汉直接致使移动句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书东;;镜像神经与认知语法中认知能力相关性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牛保义;;综合扫描和序列扫描——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方式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强;;Langacker活动区分析说的提升解释反诘[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沈家煊;;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田朝霞;;形义匹配种种——四种构架语法模式比较[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吴彩霞;;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开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部;语言学方法与方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唐雪凝 张金圈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空间问题研究的新创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鑫莹;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5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熊岭;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翁依琴;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峥;认知语法配价关系探索[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晓中;认知语法框架下对具有动态的自主/依存不对称特征的语法范式的相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周路路;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双主语结构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晓燕;认知语法框架下英汉形容词名词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张庆;存在句的认知语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建武;现代汉语中的客体致使句[D];苏州大学;2009年

7 高丹;给予双宾语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义志;语言的主观性:对情态、及物性和“亲和”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9 柳荣军;汉语话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10 何俊芳;语法隐喻的认知阐释[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14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14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