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习得偏误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习得偏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名词短语 对外汉语 偏误分析 汉语习得 泰国学生
【摘要】:汉语语法有五级单位,即: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篇,所以短语在汉语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短语可以按照功能和结构来分类。比如:按照功能分类就可以分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新的名词和名词短语便不断地大量产生,而且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交换信息时,大量地使用名词和名词短语,所以名词短语在现代汉语中显示出了极大的重要性。泰语与汉语都属于汉藏语系,都是有声调的语言;从语言类型学上说,汉语和泰语都属于独立语的范畴,具有缺乏词的形态标记和形态变化的特点;都采取主语+动词+宾语的词序;且都以词序和虚词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虽然两种语言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也有不同之处,特别是语序存在较明显差异。汉泰两种语言之间的相同与相异,在短语构成上亦有所体现。本文以中介语、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为理论基础,对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习得偏误进行考察。本文从汉语名词短语的结构及功能的特点出发,笔者利用在泰国教学实习的机会搜集了学生的作文资料来建立名词短语的语料库,通过这些语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然后结合测试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词短语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现状、与本文相关的理论依据、参考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本文语料来源和主要分析方法。通过搜集作文和口语会话语料建立名词短语偏误语料库,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补充,其目的是为了对泰国学生名词短语偏误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第三章,结合测试问卷调查和语料库的语料,分析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习得偏误类型。第四章,在汉泰语言对比、泰国汉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习得偏误产生原因。第五章,在前文偏误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泰汉语名词短语教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第六章,结语。
【关键词】:名词短语 对外汉语 偏误分析 汉语习得 泰国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10-14
- 1.1.1 汉语名词短语定义、特点与分类研究10-12
- 1.1.2 针对名词短语的语言对比研究状况12-13
- 1.1.3 名词短语习得偏误研究状况13-14
- 1.2 本文主要理论依据14-17
- 1.2.1 对比分析理论14-15
- 1.2.2 偏误分析理论15-16
- 1.2.3 中介语理论16-17
- 1.3 考察范围17-19
- 1.4 研究方法19-20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20-21
- 第二章 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习得偏误语料来源21-31
- 2.1 学生作文及口头语料21-22
- 2.2 调查问卷22-31
- 2.2.1 问卷调查的目的22
- 2.2.2 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数据分析22-23
- 2.2.3 问卷第一部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23-24
- 2.2.4 问卷第二部分:选择题24-27
- 2.2.5 问卷第三部分:判断正误并改错27-31
- 第三章 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偏误类型分析31-42
- 3.1 遗漏31-34
- 3.2 误加34-37
- 3.3 误代37-38
- 3.4 错序38-42
- 第四章 汉语名词短语偏误原因分析42-46
- 4.1 母语的负迁移42-43
- 4.2 目的语知识的干扰43-44
- 4.3 教学失误44-46
- 第五章 汉语名词短语的教学策略46-53
- 5.1 加强汉泰语言对比分析,克服母语的负迁移46-47
- 5.2 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47-48
- 5.3 运用合适得当的教学方法及技巧48-53
- 5.3.1. 格式法48-49
- 5.3.2 扩展法49-50
- 5.3.3 搭配法50-51
- 5.3.4 测试法51-53
- 第六章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73
- 附录一: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偏误统计及分类例句57-70
- 附录二: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测试问卷70-73
- 致谢73-74
- 作者简历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忠;古汉语名词的特指意义[J];求是学刊;1987年06期
2 储泽祥;现代汉语名词的潜形态──关于名词后添加方位词情况的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5年S1期
3 林翔;;现代汉语名词的性质及分类[J];文教资料;2013年33期
4 陈群秀;现代汉语名词槽关系系统研究初步进展[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5 延俊荣;“位”理论在现代汉语名词研究中的应用——评《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J];汉语学习;2005年03期
6 张守军;;古今汉语名词比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李思军;;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姚岚;;汉语名词范畴的结构特征及其文化阐释[J];皖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周北南;;汉语名词陈述化概说[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10 徐慧;;现代汉语名词动化浅探[J];语文知识;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群秀;;现代汉语名词槽关系系统中槽类型的研究和设计[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宁;苑春法;黄昌宁;;汉语名词和形容词的聚类算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花萍;汉语名词陈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香;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名词短语习得偏误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杨娜;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3 朱丽丽;基于可及性理论的汉语名词回指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4 赵瑞兰;汉语名词生命度初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那斯佳;汉语名词英译俄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靳海强;古今汉语名词动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王小春;现代汉语名词语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刁子龙;对外汉语名词教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9 钟蔚;二元处理理论在汉语名词概念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10 安胜昔;汉语名词新词新义语形语义解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4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1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