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修养的主体内容与实现途径
本文关键词:语言能力修养的主体内容与实现途径
【摘要】:重视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养成应当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化修养状况调研的主体内容,结合调研结果从整体上分析首都高校大学生的语言面貌,同时就语言修养的内涵进行探讨,为高校语言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 北京高校 语言修养 语言文化建设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编者按]北京作为我国高校最集中的地区,其语言文化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首善之区、世界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2010年,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设立了重点研究项目“北京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W09533340099;负责人:周建设),该项目通过问卷、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的方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芳;谈大学生的语言修养和素质教育[J];江苏高教;2001年04期
2 周建设;;先秦名辨之学的语言哲学蕴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陈汝东;论语言文明[J];语文建设;1996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张忠梅;社交中程式化语言的功能及变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逯慧;张荣良;;徽州歌谣的艺术魅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沈晓洁;;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伟锋;;跨文化视角下英汉隐喻的互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传彪;傅绍清;;从“假相等值”看词典的“双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金巧英;;德汉成语来源及其文化内涵的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李侠;;豫东方言里的“V掉”与普通话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先亮;;文学语言文化特征论[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殷相印;;论三一语言学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兼评王希杰的修辞观[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余华;刘楚群;;群体确称语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付玉凤;;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中的文化教学初探[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满香;侗语熟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佟菲菲;现代锡伯语 维吾尔语 哈萨克语的共有词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赵宁;语言文化学框架下民族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红艳;天门地区辈分称谓语的话语权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玮;莆田西园村婚俗用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广贵;建瓯民俗事象中的“语言崇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阳;海峡两岸传媒语言差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建设;语言研究的哲学视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谈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赵娇;;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修养与语言教学策略[J];文教资料;2006年27期
3 翟莉;;浅谈歧义与望文生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薛朝凤;;导游解说词析议[J];商场现代化;2008年35期
5 周丽颖;;提高学生语言修养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6 侯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透视“理解”与“表达”环节在口译中的作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刘济民;回文的机趣及其应用[J];阅读与写作;1999年02期
8 康昌发;体育科技论文写作的语言修养及术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刘楚群;尹钟宏;;大学生语言修养的提高与现代汉语教学新思路[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10期
10 赵长慧;;试论大学语文经典文本的教学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晓;徐广洲;;得体性假话分析[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王乐天;;浅谈世界语儿童文学的翻译[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兴仁;;把广播电视主持人语言放到关系、系统和社会政治变迁过程中考察[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郑述谱;;结合双语词典编纂 开展词汇对比研究[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建宏;注重语言修养,,营造公务员的和谐工作环境[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2 李行健;《〈江泽民文选〉成语典故》跋[N];光明日报;2007年
3 王超然;语言关乎城市品质[N];长江日报;2007年
4 ;说好普通话 用好规范字[N];武威日报;2008年
5 金姝;我省获“汉语桥”复赛决赛举办权[N];吉林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荣;课堂师生交往中的教师语用失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15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1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