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国际商贸城市场语言状况调查
发布时间:2017-10-31 02:04
本文关键词:新疆国际商贸城市场语言状况调查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地区被国际贸易的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疆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带动了新疆国际市场的发展。论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语言使用为研究领域,选定新疆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和外国客商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了120位经营户和90位外国客商,观察了两个群体的语言表现,对两个群体的语言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此次调查将丰富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了解国际市场的语言状况信息,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户和外国客商这两类特殊群体的语言生活面貌,提出了对商务语言培训的几点思考,为商务俄语和商务汉语培训提供借鉴。 研究采用了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调查分七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为第一次预调查,采用观察法,做好记录。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分别设计了针对经营户和外国客商的两种问卷,针对外国客商的问卷翻译为俄语。第三阶段为第二次预调查,调查后对问卷做了合理的修改。第四阶段对经营户做了问卷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穿插了深度访谈。第五阶段对商贸城的外国客商做了问卷调查,,适时穿插了深度访谈。第六阶段为整体观察阶段,选定10家外国客商较多的店铺进行观察,采用非介入式观察法,每家店铺观察一天并做详细记录。第七阶段对问卷进行了整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软件SPSS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本研究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设计、文献综述。第二部分阐述了经营户的语言状况。第三部分阐述了外国客商的语言状况。第四部分是对商务语言培训的思考。第五部分为结论。 研究结论:(1)新疆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群体,基本掌握普通话,对普通话的认可度较高,认为普通话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亲和力方面,方言位居第一,部分成员从情感的角度偏爱方言。多数成员认为普通话、英语、俄语的社会影响力较大,有很强的学习意愿。对于商务俄语,大部分经营户掌握简单听说技能,基本能完成交际。(2)外国客商群体在自己国家是第一语言、俄语交互使用,来新疆后大多使用俄语,少部分俄语、汉语交互使用。成员普遍认为第一语言更亲切、更喜欢第一语言,认为俄语对自己更有用。对于外语,认为汉语和英语在社会上影响力较大。对于商务汉语,一部分人进行过系统的培训,掌握简单汉语听说技能;一部分人在贸易往来中逐渐掌握了简单汉语听说技能。
【关键词】:国际市场 商务语言 语言使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设计8-12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选题缘由8-9
-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1.4 调查方法与过程10-11
- 1.1.5 研究假设11-12
- 1.2 文献综述12-16
- 1.2.1 以经商群体为对象的语言调查研究12
- 1.2.2 商务语言研究综述12-13
- 1.2.3 语言调查及语言态度研究综述13-16
- 2 经营户的语言状况调查分析16-33
- 2.1 问卷说明和调查对象16-18
- 2.1.1 问卷说明16
- 2.1.2 调查对象16-18
- 2.2 经营户的语言能力18-23
- 2.2.1 经营户的语言背景信息18-21
- 2.2.2 经营户的语言能力21-23
- 2.3 经营户的语言使用状况23-27
- 2.3.1 不同交际对象和话题对经营户语言使用的影响23-25
- 2.3.2 不同场合对经营户语言使用的影响25-26
- 2.3.3 经营户叫卖语言的使用情况26-27
- 2.4 经营户的语言态度27-33
- 2.4.1 经营户语言态度的总体倾向27-29
- 2.4.2 经营户的语言学习意愿29
- 2.4.3 社会变量对经营户语言态度的影响29-33
- 3 外国客商的语言状况调查分析33-51
- 3.1 问卷说明和调查对象33-37
- 3.1.1 问卷说明33-34
- 3.1.2 调查对象34-37
- 3.2 外国客商的语言能力37-42
- 3.2.1 外国客商的语言背景信息37-39
- 3.2.2 外国客商的语言能力39-42
- 3.3 外国客商的语言使用状况42-44
- 3.3.1 外国客商语言使用状况分析42-43
- 3.3.2 对外国客商讨价还价语言现象的分析43-44
- 3.4 外国客商的语言态度44-51
- 3.4.1 外国客商语言态度的总体倾向44-46
- 3.4.2 外国客商的语言学习意愿46-47
- 3.4.3 社会变量对外国客商语言态度的影响47-51
- 4 对商务语言培训的几点思考51-52
- 4.1 对商务俄语培训的思考51
- 4.2 对商务汉语培训的思考51-52
- 结论52-54
- 1 结论52-53
- 2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70
- 附录 157-61
- 附录 261-70
- 后记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回顾和展望[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06期
2 吴宏伟;;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06期
3 杨国涛;讨价还价的语用素描[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王楚安,徐美彦;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杨道云,刘绍忠;论“讨价还价”的语言艺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1年03期
6 彭文进;马文静;;中国新疆面向中亚的应用型商务俄语人才需求和培养方案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03期
7 张黎;;商务语言研究概述[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02期
8 曹华;李远新;高虎;;新丝绸之路让乌鲁木齐成为区域经济中心[J];大陆桥视野;2013年09期
9 裴德禄;新疆如何吸引中亚和俄罗斯客商[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10期
10 王海燕;我国新疆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潜力[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年12期
本文编号:1120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2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