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补旁格范式”为什么可能
本文关键词:“主动补旁格范式”为什么可能
更多相关文章: “主动补”旁格范式 动态意识活动 意象 意向性 用例事件
【摘要】:"主动补旁格范式"是非正则主语范畴的一个小类。尽管专门对主动补旁格范式机理的研究不多见,但对非正则主语范畴已有不少描写性研究,指出其主语施事特征弱化、虚化、异化,许多句子主语具有"非人称"特征,造成句法行为异常。许多研究对这些结构上的特征用"语用因素"来作出解释,认为这是以语用为主导的现象,占优势的语用关系弱化了句法——语义关系,但揭示该范式形成过程机理的研究阙如。研究发现,要弄清楚旁格范式——主动补旁格范式也包括在内——的形成,弄清楚旁格主语为什么可能是一个关键。本研究希望以这类非正则主语句为例,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用动态的意识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解释这类旁格句的非正则主语为什么可能、又是如何实现的,用抽象的心智层面共性来解释该类范式的构成和特点。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主动补”旁格范式 动态意识活动 意象 意向性 用例事件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主动补旁格范式汉语有这样一组在句式上大同小异的表达式:(1)a.张三工作起来很卖力。b.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力。(b’.他费力地读这书)c.这笔写起字来很流畅。(c’.他流畅地用这支笔写字)d.这房子住起来很舒服。(d’.他舒服地住在这房子)e.这个冬天过得很惬意。(e’.他惬意地过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敏;;再论语言意识[J];外语界;2008年06期
2 吴建明;Anna Siewierska;;“非人称”范畴的汉语视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李恒威;;意识、觉知与反思[J];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4 邓晓芒;;什么是自由?[J];哲学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颖;;ESP教学与语言意识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年02期
2 丁伊莎;;基于职业视角的大学英语语言意识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3 吴建明;;印欧语与汉语的非人称句对比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王勇;周迎芳;;关于天气的语法:以英汉天气预报语篇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马生仓;;论文化差异与翻译的不等值[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6 徐盛桓;;从“事件”到“用例事件”——从意识的涌现看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徐盛桓;;从心智到语言——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4期
8 何爱晶;;转喻的意向性解释——心智哲学视域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刘倩;;粤俗语的心智研究:以食品类俗语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李淑静;;构式研究的嬗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倩;委婉表达新论[D];河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珊珊;英语语言思维中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宁秀鑫;中国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俄语语言意识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子木;生存论视域下的马克思自由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刘雪水;自由与法权: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路标[D];南昌大学;2013年
5 朱瑞爽;中国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俄语成语联想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园;逻辑判断基本类型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2 赖定来;语料库与语言意识[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3 杨敏;试论语言思维[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4 崔义平,汪少华;语言意识活动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5 石兴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6 邓晓芒;伯林自由观批判[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10期
7 彭建武;语言意识与语法教学[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蒋绍愚;;近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庞继贤;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J];外语界;1996年03期
10 王琦;英语教师的语言意识水平:调查与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巨文;;意义建构的意向性解释[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和红军;言不尽意与艺术语言的意象化[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魏慧萍;词义与意象[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3期
4 韦晓军;浅谈网络时代的高职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J];高教论坛;2005年04期
5 肖志艳;;从意象、物象看描写语言的翻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6 林东源;主体与客体之间——写作教学中的哲学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孙永久;与诗同行[J];语文世界(高中版);2003年Z2期
8 孟庆玲;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周红辉;;超句统一体与语篇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李洁;陈聪;;中国古典艺术散文中意象的翻译原则——直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王士芬;张瑞兰;彭聃龄;;汉字意象值与意义值的测定[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魏慧萍;;意象沉潜的世界——词义研究的哲学探索[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笃文;;略谈韵的作用[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梁敏儿;梁慧敏;;教科书范文分类与文体范式:以现代写景文为例[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邱永昌;;从星象探讨綦毋潜<春泛若耶溪>“际夜”释意[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牛保义;;综合扫描和序列扫描——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方式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占馥;;辞章的主体性和规律性[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林华东;;组合与创造:语言模糊性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10 万书元;;论隐喻与象征[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梁葆莉;读书之学与演讲之术[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李梦莉;通感修辞的美学阐释[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2 缪俊;现代汉语句嵌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4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朱涛;结构·功能·符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刘琼;虚构的语言哲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浩;,
本文编号:1134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3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