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P.3315所见古文考
本文关键词:敦煌写本P.3315所见古文考
【摘要】:敦煌写本P.3315《尚书释文(尧典—舜典)》系孙Ym所谓"古文尚书音义",所标"古文"体例有"甲,古乙字"、"乙,古作甲"、"乙,古文作甲"三种,甲乙的"古""今"对应关系实际包含三种情况:正俗对应、篆隶对应、古文今文对应。P.3315所据作音义者为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传》,从中可见梅本隶古文字的来源:梅本"古文"多与正始石经古文或《说文》正篆、古文相合,并存在根据《说文》古文偏旁更造隶古奇字的现象。除此之外,梅本"古文"显然存在另外来源,且往往与战国文字相合,密合程度甚至超过正始石经和《说文》古文,这部分古文很可能来源于《汉书》、郑玄经注等文献,即本自汉人对古文的基本认识。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09JZD004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037)
【分类号】:H161
【正文快照】: 陆德明《经典释文》始创于陈后主至德元年癸卯,即隋文开皇三年(583),其书唐时即已家弦户诵,及后周、北宋,乃次第校勘梓行[1]。据今所见敦煌写本《周易释文》(泰卦—易略例)(S.5735+P.2617)、《礼记释文·檀弓》(BD.9523)及日本奈良兴福寺所藏日钞《礼记释文》(中庸—昏义),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强;《尚书》札记二则[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05期
2 钱宗武;杨飞;;今文《尚书》颜色词研究[J];长江学术;2007年01期
3 张京华;;百年《尚书》“文”字考及其意义[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辛京;;温总理答记者问所引古文解析[J];老同志之友;2011年11期
5 张玉金;《诗经》《尚书》中“诞”字的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4年03期
6 蒙继良;古文解读新旧模式辨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7 连劭名;;《论语》注释辨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钱宗武;《尚书易解》的训诂成就[J];古汉语研究;1994年S1期
9 朱维德;古文词语注译商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孙昂;从古文的文体特点看其英译[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现军;;《新修}k音引证群籍玉篇》之《玉篇》蓝本考[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3 张延成;;钟繇书《宣示表》“阿是”解[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海洋;;浅谈繁体字、简化字与中国传统文化——兼与任继愈先生商榷[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张和友;;汉语疑问词句法差异的形态动因——对豫北方言方式、原因疑问词的考察[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特约撰稿人 张连起;诚信溯源[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王玉池;《史晨前后碑》译注[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王玉池;《史晨前后碑》译注[N];中国艺术报;2005年
4 实习记者 沈仲亮;繁简之争是一场闹剧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顾农;《孟子》里的一处标点[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毛莉 编译;日本汉检考试致力光大汉字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杨玲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林译的认同错位与文化调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朱俊玄 商务印书馆;纪念国语运动及其先驱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桃;P吵盼淖酆涎芯縖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珏;张有《复古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曲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5)佚书词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白俊,
本文编号:1138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3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