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5 04:02

  本文关键词: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高级 韩国学生 汉字偏误 教学对策


【摘要】: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的汉字偏误主要表现为书写了相当多的音同别字、音近(声韵同调异)别字、繁体字和部件错误字,其中繁体字在1996年之前所占比例相当高,之后影响很小。为了提高学生的汉字水平,要加强同音字的教学,将同音字和语音的负迁移降到最低,还要将声调教学贯彻于汉字教学的始终,加强对低频部件的学习,提高掌握部件的精准度。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
【基金】:青岛大学2011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对韩国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JY1168)
【分类号】:H195.3
【正文快照】: 0.引言韩语中有70%左右的汉字词,韩文也是二维的书写结构,因此普遍认为韩国学生在学习的入门阶段对汉字的结构把握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在汉字由音到形的转换方面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汉字输出不仅仅是字形的问题,而是和字音、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全香兰;针对韩国人的汉语教学——"文字代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2 刘晓艳;陈淑梅;;汉字构形学说与韩国留学生汉字字形偏误[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河永三;;韩国汉字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7期

4 郭圣林;;韩文对汉字字形习得的正负迁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3期

5 陈建萍;;韩国留学生汉字学习字形偏误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8期

6 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丽娟;王晓坤;;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实践性原则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王世君;张海峰;;传统六书与现代汉字构形学[J];大家;2010年14期

3 李铭娜;武振玉;;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建——以汉字的地位变迁为视角[J];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4 孙鹏飞;裴蓓;;泰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认知教学策略[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5 朱华平;;韩国学生书写汉字笔顺偏误的调查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叶军;;语言能力、汉字能力与汉语教学之瓶颈问题[J];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02期

7 刘姝;;初级阶段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字感”的培养及汉字教学[J];长江学术;2013年01期

8 徐茗;;近十年我国对外汉字教学文献分析——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和《语言文字应用》为中心的考察[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何洪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笔画组合方式辨字”问题[J];汉语学习;2005年03期

10 于鹏;焦毓梅;;韩国大学生阅读不同主题熟悉度汉语说明文的眼动实验研究[J];汉语学习;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初;现行规范汉字的理据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薇;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检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施莎;基于《基础汉语40课》(上)的对外汉字教材探索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凤云;汉字象形字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朴恩实;韩国学生汉字错字成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佑明;TPR对外汉字启蒙教学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斐斐;语言能力的三大模块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柳琳;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朱志平,哈丽娜;波兰学生暨欧美学生汉字习得的考察、分析和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王宁;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潘先军;汉字基础在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负迁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6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7 李运富;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现代语言教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罗春荣,纪桂萍,房路江;从汉字识别看视觉信息检测的整体优先性[J];心理学报;1987年02期

9 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10 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丹丹;;探讨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之现状与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艳华;韩国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3期

3 卢燕;;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误用的原因及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王新菊;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与教学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5 曾红霞;;对外汉语教学中“搞”的使用偏误及其教学对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姜妮;化磊;;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语言失误及教学对策[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7 李建慧;;外国留学生介词“给”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0年16期

8 胡智丹;;普通话儿化韵教学的几点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Z1期

9 王振来;;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3期

10 张秀玲;;汉维文化差异导致汉语学习失误的分析及教学对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高级阶段精读课教学的一种尝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荣;刘娅莉;;欧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与汉语水平的提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缪建明;张全;;基于HNC语境理论的句群处理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谢孟军;;高校阶段式双语教学模式探析[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6 步新娜;;天津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及教学对策[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吴铮;;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高北刚;;从生成音系学角度谈普通话声母的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2 吴峰;泰国汉语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2 熊云茜;汉语招呼语语用及教学对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卓娅·安尼瓦尔;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偏误调查分析及教学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4 孟雯;留学生动宾离合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华相;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暨南大学;2009年

6 易红;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风格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惠莲;泰国初级汉语课程的词汇教学[D];厦门大学;2007年

8 林丹丹;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D];厦门大学;2008年

9 王蕾;汉、越语熟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10 吴氏流海;越南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研究与教学对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2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42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