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形声字声符在普通话中的表音度测查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字形声字声符在普通话中的表音度测查
【摘要】:"形声"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字方式,构筑了汉字家族中最为庞大的一支。造字之初,形声字以形符表义,以声符表音。随着时代的发展,声符的表音度渐渐发生变化,为人们准确地标音读字造成了一定困难。该文试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普通话中3 500常用汉字为对象,结合语言学理论和计算机知识,依据声符表音程度相同、相似和不同制定详细分级标准,并得到每一层级的形声字表和百分数据,从而对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度情况进行系统、直观而全面地呈现,以期为现代汉字规范的制定和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佐证。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百度;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2AA0111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H122
【正文快照】: 1引言据统计,甲骨文当中有20%为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已经有80%的字是形声字,现代汉字中85%以上都属于形声字[1]。造字之初,形声字读音随声符保持一致。而伴随语音系统的演变、汉字形体的变化以及各种方言的汇入影响,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度悄然生变。可以说,日常生活中声符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艳霞;;对外汉语形声字教学之我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廖才高;现代形声字表义音功能研究述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小宁;从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度看现代汉字的性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5 种一凡;;形声字的理想分类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国斌;;汉字性质的符号学观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撒露莎;;从语言的共时性角度看语言的静态和动态存在形式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3 赵红涛;;从言语的语言学看翻译的多相面对等[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宋晓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5 刘小红;;谈谈“一、不”的特殊音变[J];成功(教育);2007年01期
6 花蓉;;高校综合英语教学之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0期
7 孟娟;;准备好了吗?——关于高校《基本乐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大家;2012年02期
8 沈桂丽;;网络言语的造词法[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李强;汪少明;;纪录片创作价值的多维度思考——以纪录片《香港十年》为例[J];电影文学;2008年19期
10 孙铜花;试析语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J];俄罗斯文艺;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萌;;反思大学英语中的语法教学[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朝涛;中文问答系统中的句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陈鸿;战国文字谐声系统与古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蒙小英;北欧现代主义园林设计语言研究:1920-1970[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钱纪芳;和合翻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那加才旦;古代藏语文研究(7-11 A.D.)[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THANYALAK SAELIAO(刘玉兰);泰国勉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攀;支架式汉字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3 王睿;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薇;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检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陈静;初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字部件学习策略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马捷飞;针对拼音文字背景留学生的汉字教学[D];浙江大学;2011年
8 施莎;基于《基础汉语40课》(上)的对外汉字教材探索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瑛;外国汉语学习者汉字偏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薛红嫣;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对外汉语教材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丽萍;对外汉语教学用2905汉字的语音状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黄文龙;汉字声旁表意性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周婧;;对外形声字教学与母语形声字教学对比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胡双宝;声旁有义和形声字教学[J];汉字文化;2003年04期
5 秦建文;;“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熊婷;王玲娟;;认知心理学在对外汉语形声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张厚粲,舒华;汉字读音中的音似与形似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1989年03期
8 张积家,,王惠萍;汉字词的正字法深度与阅读时间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6年04期
9 杨颖泓;现代常用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及利用[J];语文建设;1986年Z1期
10 陈亚川;六书说、简体字与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种一凡;;形声字的理想分类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2 李晰;简化字中形声字理据性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黄昭艳;形声字表音准确度弱化原因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廖才高;现代形声字的表义表音功能研究评述[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5 周克庸;现代汉字形声字声符“韵变”说[J];益阳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6 欧阳伟;形声字声符表音准确度弱化的根源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赵宋婷;;略谈形声字声符的示源性质—《说文·人部》“倡、僖、伶”三字声符示源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4期
8 周雪梅;浅谈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董性茂;;形声字声符表意的悖逆现象举隅[J];莆田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周晓飞;;“右文说”概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李义琳;林仲湘;;漫议部件·结构·部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鲁川;;现代汉字的字符分析[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岳婕;;“r庇搿胺ⅰ薄皉鄙钟搿皏|”声字的对比分析[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顺芝;;六书和汉字构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春晓;;执简御繁——六书疏证派汉字教学观之阐释[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苑玉成;;论汉字符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9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高晓梅;;现代汉字的部件切分[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文文;汉字岂能这样讲[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王們;说“巨擘”[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郭利芳;从化学元素用字的特点看未来汉字发展的某种趋向[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施保国;构建古代汉字的广义谱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龚益;从汉字规范看社科术语规范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周树心;汉字刍议[N];贵州政协报;2010年
7 肖丽;不能用现代汉字标准“规范”古代汉字[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苏培成;汉字拆分的两种类型[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黄金贵 浙江大学中文系 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喻遂生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纳西东巴文活着的原始文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3 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瑞汉;义音汉字系统的创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钟耀萍;纳西族汝卡东巴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陈永生;古汉字与古埃及圣书字表词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悦;基于异体现象描述的东巴文字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丽;《新华字典》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桂亮;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声字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吴威;《金文编》形声字构形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念;常用汉字中形声字的理据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志学;汉字隶变和简化对形声字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贾莹;《说文·水部》形声字声符示源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苗素红;繁简汉字字理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宋微;甲骨文形声字分期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郭常艳;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大徐本《说文》中之形声字的改订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维肖;留学生对汉字结构中表音线索的意识及其发展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43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4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