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认知语用视角的现代汉语人称代词转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5 16:06

  本文关键词:基于认知语用视角的现代汉语人称代词转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称代词的转指 意象图式 主观性 交互主观性 语境 语用原则 移情 语用功能


【摘要】:本文以人称代词的转指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大量的语例分析,通过系统的研究,一方面对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转指进行了重新的分类、描写,另一方面探究了现代汉语人称代词转指用法背后的认知机制和其实现的语用效果,从而为全面地认识并研究人称代词转指用法提供崭新的思路。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对本文研究对象的概念和范围加以界定,并提出了本研究的意义;其次对人称代词转指用法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为本文的分类、描写部分。本章按照转指后意义的虚实,把人称代词的转指分为意义实在的转指和意义虚化的转指。在分类的基础上,对人称代词在小说中的转指进行了统计,并按照转指频率划分出了常用、次常用、较少用,和极少用来转指的人称代词。 第三四章为本文的重要内容。第三章从人类认知的特点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和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的相关知识对人称代词转指进行了认知的探究。第四章着重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人称代词转指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考察了转指对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遵守和违反情况,并讨论了转指和语用移情的关系,最后总结了人称代词的转指所实现的八种语用功能。 第五章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手段,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英语中的人称代词的转指分别进行了纵向、横向的比较研究,以期较全面、客观地了解现代汉语人称代词转指的特殊性。 文章的最后简述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凤;于光曲;;汉语和英语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的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陈辉,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4 王健,曾立英;人际功能与汉语三身代词的“转指”用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李云政;论汉英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模糊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永;汉语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的历史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7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8 张旺熹;姚京晶;;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9 王义娜;;人称代词移指:主体与客体意识表达[J];外语研究;2008年02期

10 高淑芹;钟兆英;;人称代词的修饰成分及修辞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44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44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