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小青的《海军密约》中译本看译者主体性
本文关键词:从程小青的《海军密约》中译本看译者主体性
【摘要】:随着西方理论界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文化转向”,推动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长期以来,在翻译研究中被忽视的译者的身份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译者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其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同时,现代阐释学、目的论、结构主义、操纵学派等翻译理论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此研究。很多译者的译作可以作为分析材料用来研究译者主体性,程小青1916年的译作《海军密约》就是其中的一例。 作为程小青是一位的作家和翻译家。虽然受到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关他的翻译作品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而对于程小青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几乎为空白。事实上,有关程小青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他创作的侦探小说《霍桑探案》上。因此,本文作者意图扩展有关程小青的研究范围,尝试以他的译作来分析其译者主体性。程小青的译者主体性在他的翻译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多重身份,并探讨影响译者主体性的诸多因素,指出译者主体性不仅是指作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为了实现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而且还应包括译者受到的客观翻译环境的制约,如:当时的译文读者,社会,文化等,换言之,译者主体性是主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这些特征在程小青1916年《海军密约》的译本中的表现,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对原著的增减等语言方面的操纵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而译者的受动性体现在译者所受到的诸如出版社,意识形态的约束。通过上述的分析、论证,揭示程小青1916年《海军密约》译本与原著内容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对文学翻译研究的启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起着关键的作用,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都受到译者的影响,同时影响翻译的其他各种因素也都是通过译者的翻译实践体现的;文学翻译批评既要对文本中的语言、美学等文学系统内部的研究,也要研究译者自身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译作产生的决定性的影响;译者主体性理论为探讨译本与原著的关系及差异,为翻译文学研究以及文学翻译批评提供新的视角。 本论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回顾并总结了前人在译者主体性,侦探小说翻译以及程小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引入译者主体性理论,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多重身份以及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多种因素对该理论进行阐述,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过程。第四章以译者主体性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到微观对程小青1916年《海军密约》译本进行考察该译本内容与原著的差异,从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方面分析,并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社会、文化等方面原因。第五章总结全文,并指出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9;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译者地位边缘化成因及其对策初探[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2 张东秋;;翻译标准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吴建;张韵菲;;理性范式的转换与译者主体性的嬗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魏笑可;修永梅;;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译者主体性——析朱虹译《今天没有太阳》[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明;;译者主体性在旅游景点翻译中的体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温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翻译主体[J];作家;2011年04期
7 周景刚;;译者主体性的文化视角[J];文教资料;2006年23期
8 李晓岩;;女性主义与译者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王晓敬;杨琪;;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林区教学;2008年08期
10 庄国卫;;从译者主体性看奥斯卡获奖影片的译名[J];电影评介;2008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殷璎;;从改写理论的视角看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6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7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丽梅;语境·译者·译文[D];复旦大学;2012年
9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2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薛海琴;从孙梁、苏美的《达洛卫夫人》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贝贝;传播学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蒲姗姗;林语堂译者主体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孙崇菊;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两译本中詈骂语的英译[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耀娟;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洪霞;浅论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叶乐;论译者主体性及其在人类历史重大变革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45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4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