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后缀」和日语「接尾词」的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后缀」和日语「接尾词」的对照研究
【摘要】:“接尾词”在日语中普遍存在并被频繁使用,是日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日语结尾词的研究也有很多,不过大部分集中在日语结尾词的分类上。另一方面,汉语的“后缀”也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并且关于汉语后缀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与英语,韩语的对比上。本文首先从汉语的后缀和日语的接尾词的可对比性上着手,论证了后缀和接尾词是同类事物,可以进行对比。 然后,从先行研究中借鉴被广泛认可的分类方法,把汉语的“后缀”和日语的“结尾词”放在同一分类平台上进行对比,深入研究汉语后缀和日语接尾词的异同点,和各自的特点。具体来讲,本文是在名词性后缀与名词型接尾词,动词性后缀与动词型接尾词,形容词性后缀与形容词型接尾词这三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中日对比研究的。 汉语的“后缀”和日语的“接尾词”相同,名词性后缀与名词型接尾词种类是最多的,这个部分是分为中日共有的部分,汉语独有的后缀,日语独有的接尾词这三个小部分进行论述的,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后缀和日语接尾词的异同点,还有各自独有的特点。 关于动词性后缀与动词型接尾词,汉语里这类后缀很少,日语里比较多,并且基本都是和语词汇。因为本文中心是中日对比研究,所以选择了中日共有的“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后缀“化”和接尾词“化”的异同点。 本文最后论述的是形容词性后缀与形容词型接尾词,说起日语里的形容词型接尾词,就不得不说到“的”。接尾词“的”可以说是日语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容词型接尾词。与此相对,汉语的“的”是助词,而非后缀。但是两者并非完全没有共通性,比如在翻译时,日语词汇的“-的”常常被译为“-的”。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弄明白日语接尾词“的”与汉语助词“的”的区别,可以尽量避免在翻译中的误用,所以我认为对助词“的”和接尾词“的”进行对比研究是有价值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6;H1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日本语概论》[J];日语知识;2007年07期
2 ;《新日本语概论》[J];日语知识;2007年09期
3 魏进;张娅萍;;日语暧昧表达之探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6期
4 魏育芳;;日语外来语的发展及其原因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09年12期
5 黄宇雁;;互联网对日语教学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新日本语概论》[J];日语知识;2006年09期
7 王美懿;;日语语言的经济价值[J];网络财富;2010年12期
8 陈丽瑾;;从模糊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日语数量词“一”的省略现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9 林霖琳;;高职日语泛读课的教学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年23期
10 王华;;中日语言文化比较[J];才智;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京姬;;日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吴敏玲;;くゐ·いく’‘~てくゐ·ていく’表动作空间范畴移动语言形式的日语语言特点——和汉语“来、去”、“~来、~去”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平;;关于日语语言学教育——结合音像资料的教学尝试[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主办单位介绍[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升远;周庆玲;;中国日语教育史视阈中的张我军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林娟娟;;试论建构日本文化语言学的必要性——提倡建构新学科研究体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辉;徐明星;燕鹏举;吴文虎;;电话语音数据库的收集和标注[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唐秀萍;钱靖;;腭裂术后语音环境对患儿口语语言发育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金玉顺;;浅谈日语语句的表达特色[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10 罗琳;;日本文化语言学动态考察及反思[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唐闻佳;在国内边读日语边观望[N];文汇报;2011年
2 吉敏;宝利通为ViaVideo桌面设备扩充功能[N];通信产业报;2001年
3 杨学义 陈雨露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校长;开拓创新七十载 继往开来续华章[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宏;星星之才 可以燎原[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记者 刘继安;北京语言大学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的国际型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雷汉发 龙全忠;日商为何青睐唐山高新区?[N];经济日报;2002年
7 雷汉发 龙全忠;日商为何青睐唐山高新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彭俐 吴萌;叶渭渠唐月梅 最美学者伉俪[N];北京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红;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陈燕青;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蒋蓓;日语名词谓语句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洪洁;日语句末名词句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研;日语里与饮食文化有关词语的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小波;从日语语言看日本文化的特性——“原态精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艳华;日语新词后缀的语言特征[D];燕山大学;2012年
4 武锐;语境视角下的日语旅游口译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蔡莹;关于日语接词“~的”的形成的历时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全;语气助词“呢”与其相对应的日语表达[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中山舞;汉语和日语中的同形字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任成玉;日·中·韩·英四力国语(?)「犬」族语の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卢亚男;基于日语中的请求表达考察男女差[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平山崇;日语惯用语和汉语表达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48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4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