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礼义之邦”考辨

发布时间:2017-11-08 04:19

  本文关键词:“礼义之邦”考辨


  更多相关文章: 礼义 礼仪 礼义之邦


【摘要】:中国究竟是"礼义之邦"还是"礼仪之邦",这一字之差,事关重大,不可不辨。本文通过对"礼义"与"礼仪"等词语的考释,以及对历史文献的梳理,从而得出结论:"礼义"的内涵丰富而博大,"礼仪"的含义单一而狭小;"礼义之邦"的使用在古籍中大量存在,而"礼仪之邦"尚未发现一例。因此认为,"礼义之邦"的用法是正确的,而"礼仪之邦"是错误的。时下误用"礼仪之邦"已达到泛滥成灾、积非成是的程度,必须正本清源,廓清谬误。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中国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然而,国人却不知何故将“礼义之邦”误为“礼仪之邦”。并且,这一错误在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中触目皆是,大有积非成是、愈演愈烈之势①。殊不知“礼义之邦”与“礼仪之邦”虽一字之差,但涵义万殊,二者格局之大小相差万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5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8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9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俊;“禅”、“让”释义及其在先秦、秦汉典籍中的运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文兰;;从委婉语透视中美两种文化心理的共性[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孙亚丽;;《论语》中的“礼”[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朱玲;;“拜”礼仪和语义[J];文史知识;1994年07期

5 建珉;“趋”和礼[J];语文世界;1999年01期

6 张昆承;;“民以食为天”——一个意韵深厚的民间修辞[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丁娅兰;;从《说文解字·衣部》看古代服饰的“礼”文化[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8 卢士樵;;古汉字中的女性文明——解读几个有“女”字组成的汉字[J];网络财富;2010年21期

9 谢会昌;;一本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有创新特色的教材——评阮朝辉的《口才·礼仪·文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施秉中;话说“惠赠”[J];咬文嚼字;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申自强;;经典诵读,等待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盛爱平;;论贺卡语言的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吴宣德;;“讲会”定义献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赵彬;;国际商务谈判中不同文化的语用方式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会;上网语言要文明[N];保定日报;2006年

2 谢f ;文言、白话:母语教育的共同资源[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马隽;朝阳师专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成效显著[N];朝阳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路;现代汉语“您/你”的使用情况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叶君;礼仪方面的社交语用失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林琳;《礼记》成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丹;近百年来私人书信末尾祝颂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1919-2009)[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55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55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