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游戏思想关照下的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15:15

  本文关键词:语言游戏思想关照下的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 意义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摘要】:维特根斯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在很多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影响都广泛。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思想不仅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石,也为翻译研究带来很多新的启示。本文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入手,将"意义即使用"的观点引入翻译研究,把翻译过程视为从源语言到目的语的意义转移,以期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
【作者单位】: 大连民族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英译与研究:以锡伯族史诗《西迁之歌》为例”(12YJC850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2002年,在约翰·塞尔以及大卫·戴维森等12位世界顶尖哲学家投票选出的“近50年来最重要的10本西方哲学著作”中,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共获得13票,位列第一位。其中,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林合;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刘辉;;方法论视域中的索绪尔语言观——索绪尔思想系列研究之一[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2期

3 刘辉;;索绪尔与后期维特根斯坦:继承与超越——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4 李明清;;释义理论的语言哲学诠释——语言哲学的新增长点[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5 谢群;;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基点——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6 谢群;;语言批判:毛特纳与维特根斯坦的交叉点——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二[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7 刘辉;;本体论视域中的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二[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8 叶苗;;关联论视角下的旅游资料变译策略[J];上海翻译;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端木霆;张宏全;;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张小红;;语言背后的镜子——简析预设在语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层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林莉兰;;奥斯汀言语行为二分说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胡萍英;;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朱晓红;周家春;;言语教学的哲学基础及实践策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宋荣超;;语言范畴观的历史演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康勇;;基于“语言游戏说”的汉语歇后语新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7 顾乃忠;;文化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评《甲申文化宣言》的文化多元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胡志坚;;个案裁判规范之构建是司法裁决证立的关键[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9 田传茂;;摘译新究[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樊岳红;;布鲁尔对“遵守规则”的社会学阐释[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郑霞;“没有新的语言就没有新的世界”—巴赫曼小说中的语言批判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谭艳;认知语义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长城;试论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宁;现代家居环境的室内设计语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肖聪;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加菲猫2》字幕翻译中的“对等效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林合;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许国璋;;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3 王路;弗雷格和维特根斯坦: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J];开放时代;2001年03期

4 李红儒;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句义理论的发展——“语句中的说话人因素”理论探讨之一[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5 屠友祥;索绪尔与保罗[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6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7 陈维振;吴世雄;张爱珍;;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悖论及其怀疑论解决方案[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8 高云球;;试论语言本体论的哲学基础[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9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的语用蕴涵[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10 李洪儒;;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玲;;语言哲学意义理论观照下的中西译论发展轨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李智玲,袁小辉;布鲁纳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学习思想的比较分析[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罗红云;走出语言的迷宫——浅谈维特根斯坦的私有语言论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袁笠菱;李颖玉;;私人语言问题对翻译实践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吕国征;;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对翻译意义研究的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萧净宇;;称名哲学比较——俄国语言本体论流派与维特根斯坦[J];学术界;2010年02期

7 王轶文;;学习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的启示[J];长城;2011年02期

8 覃安基;;从语言到语言: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游戏”——20世纪语言学转向及其影响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王丽虹;;从“图像论”到“游戏说”——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从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的回归[J];语文学刊;2007年07期

10 华紫武;;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述评[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绮锋;;翻译活动之中译者的功能——以生态翻译为中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轩治峰;;具象-抽象-具象:翻译的一个心理路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健平;;关于语词的理解与对象的命名[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刘丁汉;;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傅惠生;;《翻译学导论》框架思考与设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恩冕;;应当重视翻译史的教学与研究[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四期)[C];1997年

8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10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北大学 陈汉良 陈国庆;五四时期翻译活动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传播[N];光明日报;2010年

2 赵宗禧;北京老字号全球征集中餐译名[N];西部时报;2007年

3 唐瑾;跨越三千年的翻译通史[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唐瑾;《中国翻译通史》演绎翻译三千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陈嘉映;日常语言与哲学[N];文汇报;2004年

6 姜秋霞;翻译学:科学与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2年

7 沈则瑾;世界翻译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N];经济日报;2008年

8 张绪山 王明毅 张强;翻译事业的百年历程与目前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钱志富;翻译的功用[N];文艺报;2007年

10 彭德倩;世界翻译大会在沪开幕[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清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晓丰;语法考察和概念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洁;周氏兄弟翻译活动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林玫;意义、词典与词典释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杨晓波;论知与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朱一凡;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8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萌;从“不可说”看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意义观的演变[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林晓萍;论翻译的文化桥梁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唐本仙;论中国西域翻译活动的目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雅文;以翻译为先导的中韩近代西学之异同辨析[D];苏州大学;2008年

5 杨蓥璨;新角度看林纾翻译[D];四川大学;2005年

6 喻婷婷;从认知学理论看隐喻和隐喻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孔凡;译学领域中的互文性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春梅;汉朝数量词表达方式及其翻译[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金凌红;翻译活动中的文化意识[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10 肖燕姣;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57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57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8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