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框架理论角度探析商业广告标语与性别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从框架理论角度探析商业广告标语与性别的关系
【摘要】:广告标语作为广告的灵魂,随着广告业的蓬勃发展而成为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学者们已通过不同理论对其语言特征、修辞、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做了详尽地描写和探讨,并从研究方法入手得出更具科学性、客观性的结论,但较少采用框架理论探讨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和认知方面的原因。故本文从这一角度切入,以广告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为基础,采用对比-比较、语义成分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中英文商业广告标语与性别的关系。 文章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中英文商业广告标语的分析、讨论以及结论。其中,第四部分是本文重点。这部分以框架理论为依据,将针对不同性别的广告标语(简称为性别广告标语)分为两种类型,即显著型性别广告标语和非显著型性别广告标语,进而讨论框架理论所强调的认知功能、心理理据、概念观、情景观和社会文化观在广告标语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用框架理论对商业广告标语和性别的关系进行分析,证明了这一理论为广告标语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提供思维工具、分析工具;其次,性别文化和广告标语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性别文化制约了广告标语的编码、解码过程,另一方面,性别广告标语多体现了目标受众的性别特征,为性别文化的传播、巩固提供媒介;最后,性别广告标语往往以目标受众的性别文化为框架,传达产品信息,激发受众的身份认同,最终达到宣传目的。 广告标语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必须以目标受众为导向。因此,运用框架理论对中英文性别广告标语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和认知方面的原因进行探析,不但能更深入地发掘其语言特征,找出其编码、解码的规律,而且具有社会语言学、广告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龚维国;;评议长沙市广告标语的汉译英缺陷[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0期
2 郭爱莲;;广告标语的写作[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李宏伟;;修辞格在广告标语中的运用[J];应用写作;2001年05期
4 庄正风;;广告标语创作的要点[J];应用写作;2006年11期
5 武荣强;浅论广告标语的语言表现[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6 刘凌;英语广告标语中双关的变异与衍生[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6期
7 金海兵;试谈公益广告标语及其翻译[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万妮娜;;谈英文广告标语的翻译技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7期
9 刘瑜;樊燕龙;;论语篇意图性与广告标语的汉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10 孙爱娜;;文化因素在商业广告标语翻译中的映射[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谦;给广告一双美丽的眼睛[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胡钢;一语定乾坤[N];经理日报;2003年
3 阿超;广告标语画龙点晴[N];中国物资报;2000年
4 李建平 刘萍;博山:委员提案助推城乡环境改善[N];联合日报;2007年
5 王善业 贺建军;韶关反腐倡廉“流动”宣传员奔忙大街小巷[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善业 通讯员 贺建军;流动“宣传员”大街小巷奔忙[N];韶关日报;2008年
7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文字中搜寻创意火花[N];深圳特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欣;广告标语:语言特点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祝乃荣;广告标语说服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奕奕;用关联理论解读英语广告标语的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爱娜;从目的论看广告标语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何菊英;从框架理论角度探析商业广告标语与性别的关系[D];华侨大学;2014年
6 刘荣春;用关联理论阐释广告标语中的隐喻及双关[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萍;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旅游广告标语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巴美淇;基于图式理论对广告标语翻译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宋玲玲;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文广告标语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57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5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