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V-给”结构的句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12:02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V-给”结构的句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V-给”结构 轻动词 最简方案 特征核查 双宾结构


【摘要】:“给”字句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句式,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话题。按照朱德熙先生的观点“给”字句可以归为四类,其中第一类是“V-给”结构,它又可以分成简单“V-给”句(如:我送给你一本书)和复杂“V-给”句(如:我送给你一本书看),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两种句式。在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中我们发现学术界对于这两种句式的争论主要在于“给”字的词性和整个结构的句法派生。本文在Chomsky的最简方案的框架下,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做出新的探索。 文章结合轻动词理论,指出将“V-给”结构的中的“给”作为轻动词能最大程度地契合它所表现出来的句法特性。句中的“给”具有抽象的语法功能,能使作为主动词的二元动词带两个宾语。同时“给”带有语义特征,它的出现可以强化句子的给予义,明确动作的方向和终点。另外,,“给”类似于词缀,与前面的动词之间不能插入任何其他成分。它的强特征驱使主动词提升,共同构成句中谓语。“给”字还具有致使义,复杂“V-给”句中的次动词是受到致使义的吸引,依附在主句之后,并与主句一起构成复杂“V-给”结构。而对于句子的生成,我们采用Grimshaw的题元阶层、Chomsky的vP壳以及多标志语结构构建基本框架。按照Chomsky的特征核查理论,逐层进行特征核查操作。三个论元上升到三个标志语的位置,动词先与轻动词“给”合并,形成复合动词,复合动词再继续上升,与T嫁接。这一系列的核查之后,推导结束。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健;王华;;轻动词假设及其应用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封世文;杨亦鸣;;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汉语轻动词及其神经机制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2期

3 张文程;;轻动词理论的起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4 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年01期

5 朱秀兰;李巧兰;;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J];兰州学刊;2007年08期

6 刘贤俊;;句法命名中的轻动词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7 解正明;;轻动词假说与词典释义[J];辞书研究;2008年04期

8 吴丽英;;领主属宾句的轻动词集合并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韩巍峰;梅德明;;轻动词结构的主题化分析[J];外语研究;2011年05期

10 吴禄生;;生成词库理论下轻动词构式的语义解读[J];海外英语;2012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晓红;现代汉语形宾结构多维探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阳;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轻动词构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曹炎军;英汉两种语言中轻动词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树珍;轻动词视野下的《世说新语》动宾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娇枝;动力意象图式下的轻动词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小定;英汉学习型词典中轻动词的优化处理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孙景灿;基于在线语料库的英语轻动词构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7 黄杨;汉语“得”字结果式的句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何熙;“得”字句的最简方案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李韵;论英语替代成分Do So的句法[D];中南大学;2014年

10 朱行帆;汉语“主语—不及物动词—宾语”结构的轻动词句法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66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66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f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