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儒家的语言观及其演变
发布时间:2017-11-10 22:11
本文关键词:论先秦儒家的语言观及其演变
【摘要】:先秦儒家的语言观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孔子、孟子虽然高度评价了言说文辞的意义,但这种肯定仍停留于重视语言工具价值的层面。孔、孟都认为,言说文辞虽是通向天道、人心的必经之路,但它终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媒介不是归宿。但到战国末年,在荀子和《易传》作者的眼里,语言不再仅仅只具有工具意义,而是更进一步,成为操控、塑造世道人心、社会政治的神秘力量,甚至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开启者与引产士。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H109.2
【正文快照】: 从孔子、孟子再到荀子、《易传》,先秦儒家的语言观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孔子、孟子虽然高度评价了言说文辞的价值,但最终仅停留于认可其工具意义的层面。孔子、孟子都认为,言说文辞虽是通向天道、人心的必经之路,但它终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媒介不是归宿。如果舍本逐末,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李俸s,
本文编号:1168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6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