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语文教育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语文教育 语言环境 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 外语学习
【摘要】:母语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冲击,影响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因此,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习者应该充分了解语文中所传达出的思想与外语之间的文化、思维上的差异,克服语文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不断学习外语的语法知识,熟练运用外语的使用技能,更好地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与文化,达成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一、语文教育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各种文化与文明演变,聚集而成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与风貌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不仅代表着历史悠久的思想文化,更是我国观念形态、意识形态的总体表征。而正是语文的学习起着传递中华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健;语文教育热点评析与出路探索[J];社科纵横;1999年05期
2 杨俊,彭贵川;论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文化冲突与超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1期
3 张国强,杨东梅;试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J];枣庄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李贞祥;语文教育与人格发展[J];咸宁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王倩;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百多年来语文教育发展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本刊编辑部;;新春遐想[J];语文天地;2002年02期
7 张文质;;语文教育,回到起点,回到人(上)[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03期
8 张文质;;语文教育,回到起点,回到人(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04期
9 陈波;;浅谈语文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10 王倩;文化变迁、语文改革与语文教育的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kkehard K銉nig;;以变换语言环境为前提的认同与交流:欧盟(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凌德祥;;语言环境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孙艳;;浅议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牛俊丽;;沙粒中的宇宙——解读《灵活的语言》[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启庆;叶红波;;对外汉语教学中句式互动训练法的再理解[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钱乃荣;;新世纪的语言环境和上海话的变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吴锡根;;动宾式类推及其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黄建华;;箴言类词典中的文化差异管窥[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鲍明;;满族语言教育的成绩与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乌凤兰;王磊;;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交际化的尝试[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岳;语文教育一定要“保卫”汉语[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马斗全;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程新菊邋崔大斌;语文教育要有生气和活力[N];光明日报;2007年
4 孝义市第三中学 马夏民;谈大语文观理念下的教学行为[N];吕梁日报;2010年
5 陈光磊;像敬爱母亲那样,,敬爱我们的母语[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锦秀文 (江苏 市民);呼吁北京土话“申遗”折射的隐忧[N];华夏时报;2007年
7 田茂根;省民委副主任刘晖调研松桃苗族语言环境示范区工作[N];贵州民族报;2008年
8 云占鳌 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努力构建和谐首府的语言环境[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9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 赵会民;创造国际语言环境[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杨跃萍 蔡敏 程志良;努力构建和谐语言环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郑焱霞;湘桂边界南山乡话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世s
本文编号:1168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6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