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之时文法注释倾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1 01:33
本文关键词: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之时文法注释倾向研究
【摘要】:明清时期时文盛行,以致对文学评点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说来,时文创作遵循起承转合理论,以期达到文章顺畅和层次明晰的结果。本文认为在文学评点中,关注文章字句之法以及对文章进行分章别段,是时文法注释的重要表现。 作为一种普遍性创作规律,起承转合理论广泛应用在各种文体中,其中尤以诗歌、古文较为明显。然而,诗歌追求的是圆融浑成的表达方式,古文以推崇“意”为风尚。同时,诗歌、古文理论中对起承转合关系的讲求与时文兴起紧密联系。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中屡次以“文”称屈原作品,而非视之为诗歌。本文认为《山带阁注楚辞》中对文章层次结构的研究,具有时文法评点的倾向,一方面是考虑到明清以时文法评点文学是常见现象,蒋骥文本中对文脉、文章层次、章法的探讨符合一般时文法评点的规律;另一方面,蒋骥个人对以时文法注楚辞的作品较为熟悉;最后,蒋骥受个人科考经历影响,对时文创作并不陌生。 蒋骥以关注上下文为方法,探讨词句的具体含义;在词句阐释中,注重文意的畅达性,这集中表现在以“求女”释义贯穿前后文上。蒋骥对文章层次的注重,主要体现在《离骚》和《天问》两篇当中。他首先将《离骚》重复性问题予以辨明,接着采用区分段落的方式,理清文章脉络;对《天问》一篇,,蒋骥通过寻求上下文意间联系,并对某些段落段意予以总结,以此说明该篇大体上为有序之文。通过分析文章层次性,蒋骥认为屈原文章结构主要有“绝奇”和“整齐”两个特点。历史上以时文法注释的作品受到贬抑处颇多,或源自注法本身不足,或与评价者的主观倾向有关。然时文法注释是否对文本解读有所裨益,主要在于注者能否以达观态度恰当运用。总的说来,蒋骥之时文法注释是一种倾向性选择,而非句栉字比,较为可信。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金善;《离骚》求女喻意何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王锡荣;《离骚》“求女”喻指发微──兼与“求君“说商榷[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3 孙光;;从篇目选择看朱熹《楚辞集注》的注释原则[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10期
4 李光摩;;八股文与古文谱系的嬗变[J];学术研究;2008年04期
5 黄强;;起承转合结构说的源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周建忠;《楚辞》层次结构研究——以《离骚》为例[J];云梦学刊;2005年02期
7 易重廉;关于《离骚》整体结构的思考[J];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03期
本文编号:1169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69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