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趋向补语“过”与泰语的相似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1 15:19

  本文关键词:汉语趋向补语“过”与泰语的相似词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泰对比 趋向补语 过来 过去


【摘要】:本文是研究汉语趋向补语“过”“过来”与“过去”的语法意义和用法与泰语的相似词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发现,汉语趋向补语“过”“过来”“过去”在语法意义方面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趋向意义或基本意义,二是结果意义或引申意义。在用法方面发现1)“过”的句子结构有六种,“过来”有十五种,“过去”有十四种。2)宾语的谓语,针对补语“过”宾语只能谓语补语后面,针对补语“过来”“过去”宾语可出现于三个位置,补语前,补语后与补语中间。3)“了”的谓语,针对补语“过”只能谓语补语后面(或句尾)。4)“过”“过来”“过去”,“了”的谓语可位于补语前和后(或句尾)。5)“过”“过来”“过去”的可能式“v+得/不+过”在趋向意义或引申意义都可以形式,但不是每个义项都能构成。 通过汉语趋向补语“过”与泰语相似词比较分析的结果发现,在语法意义上“过”“过来”“过去”译成泰语后有三种现象;一、使用的补语相同,二、使用的补语不同,三、汉语用“过”“过来”“过去”,泰语不用补语。在用法方面的对比发现,1)汉泰的句子结构有异同。2)宾语的位置相同。3)“了”与趋向补语“过”“过来”“过去”在同一个句子出现时的位置有异同。4)可能式有异同,汉泰都有可能式,但结构不一样。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H4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传禄;;“过来”“过去”的用法及其认知解释[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伟娟;谢白羽;;认知语言学与词汇教学——以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词汇教学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3 杨希英;趋向补语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秋兰;毛远明;;对汉泰语趋向补语和宾语位置关系的认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肖奚强;也谈"来"和"去[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6 陈昌来;动后趋向动词性质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1994年02期

7 李淑红;留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8 齐沪扬;;空间位移中主观参照“来/去”的语用含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4期

9 贾钰;;“来/去”作趋向补语时动词宾语的位置[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1期

10 陆俭明;;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峰;泰国汉语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1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71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