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因为”“所以”单用时的选择倾向与使用差异
本文关键词:论“因为”“所以”单用时的选择倾向与使用差异
【摘要】:文章主要考察两个问题:(1)"因为"、"所以"均可单独表达因果关系,何时用"因为",何时用"所以",文章认为这主要受制于"原因"与"结果"的配位方式。表达"原因+结果"时优选"所以",表达"结果+原因"时优选"因为"。(2)"因为"、"所以"均可表达"原因+结果",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文章认为,意义上的差异有四个方面,形式上也有不同。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相似复句关系词语对比研究”(10BYY065)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常见连词,既可单用,如例1)、2)①,也可搭配使用,如例3):1)玩具少了有时也会有好处,因.为.那样可能会使儿童之间的相互接触多些。2)在美国,人们一周只工作五天,所.以.星期六便也成了假日。3)人们所.以.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屠美玲;说“因为…所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5期
2 宋作艳;陶红印;;汉英因果复句顺序的话语分析与比较[J];汉语学报;2008年04期
3 储泽祥;陶伏平;;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J];中国语文;2008年05期
4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离析度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球;;湖南益阳方言“听[t~h in~(55)]”的连词用法及其构成的“听p,都q”复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罗进军;;基于句法识别的有标复句层次关系研究[J];汉语学报;2009年01期
3 姚双云;;口语中“所以”的语义弱化与功能扩展[J];汉语学报;2009年03期
4 吴锋文;;基于关系标记的汉语复句分类研究[J];汉语学报;2011年03期
5 刘亚辉;姚小鹏;;“可见”的情态化与关联化——兼论汉语两类视觉词的演化差异[J];汉语学报;2011年04期
6 张文贤;邱立坤;宋作艳;陈保亚;;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同义词语体差异定量分析[J];汉语学习;2012年03期
7 储泽祥;;在多样性基础上进行倾向性考察的语法研究思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张建;;偏正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基于中国境内语言的统计与分析[J];兰州学刊;2011年04期
9 董秀英;;汉语后置假设标记与“联系项居中原则”[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03期
10 张琪;;“可见”的语法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莉莉;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黄青娥;汉越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文格;现代汉语形谓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阮氏秋荷;现代汉语同位短语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程书秋;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容艺梅;初中生汉语母语书面表达中复句关系标记偏误考察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君;现代汉语解注关系并列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振华;二句式转折句群的语义成分及其配置类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超;《杨澜访谈录》中的常用话语标记“然后”和“所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之东;若干成对关联词使用情况的考察与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8 郭丽娟;中高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连词使用情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铳;现代汉语因果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王菲;英语原因状语从句信息组合顺序的学习对汉语原因状语从句使用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2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3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4 储泽祥,邓云华;指示代词的类型和共性[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5 唐正大;;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7年02期
6 张孝荣;;话语因素影响下SVO基本语序的优选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03期
7 邢福义;说“句管控”[J];方言;2001年02期
8 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充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9 邢福义;;研究观测点的一种选择——写在“小句中枢”问题讨论之前[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10 余东涛;;类型学视野下的时间词研究——谓语时间词状语与谓语动词的语序类型考察[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妮;;预设与语用策略[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骆北刚;;英语语篇信息类型及结构研究综述[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06期
3 袁颖;被动句的信息结构和信息功效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刘雪萍;英汉语言信息结构聚焦手段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李春景;;中文新闻标题的语篇特征[J];语文学刊;2005年24期
6 许闽安;;翻译中语篇的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张燕;张发祥;;论英语语调对信息结构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E.Casielles-Suárez;钟小勇;;《句法与信息结构的接口》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9 张倩;;英汉语主述位结构衔接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0期
10 陈玉堂;;英汉翻译之小句结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忠;刘范;;6—12岁儿童对落体运动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张南纶;;因果联系及归纳确认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何平;;模糊马尔科夫链在网页浏览行为分析中的应用[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何俊涛;文炳森;房淑文;;报纸媒介框架与受众认知——以《南方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农民工报道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徐琼;池森;;诱发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朱曼殊;宋正国;;句子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对记忆的影响[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8 文守逊;幸昆仑;;公司代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博弃分析[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吴刚;;脑梗塞与外伤的因果关系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赵立国;;引起医患纠纷的因果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 勇 葛东方;也谈侵权行为中过错及因果关系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张波;安全生产的“蝴蝶效应”取其利去其害[N];经理日报;2009年
3 常 林 摘译;因果关系与损害后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朱伟一;高盛致人死亡的因果关系[N];法制日报;2010年
5 刘秋苏;法院运用证据的盖然性规则断案[N];法制日报;2005年
6 魏东 李亚林;睢宁159户农民喜领赔偿款[N];江苏法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郄建荣;污染企业终被认定责任赔偿[N];法制日报;2009年
8 李建玲;被非法拘禁人跳楼逃脱时死亡应如何处理[N];检察日报;2004年
9 西安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教授 张秦初;举证责任代替不了因果关系[N];健康报;2000年
10 上海海事法院 荚振坤;倒签提单侵权案中的因果关系[N];国际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江南;汉语文本中突发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许文彬;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D];厦门大学;2003年
3 郭水霞;Granger因果关系的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婷婷;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5 干红华;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计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李金明;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鲁志国;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尹洪山;语篇中前置句法结构的语用制约[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伟;信息、权力配置与公司治理[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曹虹剑;网络经济时代模块化组织运行与治理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芝英;着眼系统功能方法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D];苏州大学;2003年
2 安寿志;海上侵权责任因果关系之基本理论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3 刘尊思;国际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责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4 马君;过失侵权下的纯粹经济损失因果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华迎;论电子商务网站信息结构建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涂咏松;论恶意诉讼侵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韩亦佳;蕴涵与因果推理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9 薛丽娟;共同侵权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蔡强义;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2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7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