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译员能动性探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01:11
本文关键词: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译员能动性探究
【摘要】:本文是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口译过程中译员能动性的一次理论探索。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首次提出,后来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关联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将交际视为一种交际者利用自身能动性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交际赖以产生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同拥有的认知环境,在认知环境中交际双方通过为彼此建立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使得对方能够使用最少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多的语境效果,从而获得交际意图,顺利完成交际。 口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过程,交际双方同样通过创建最佳关联传达交际意图,但是碍于语言不通,只有借助译员刊才能推动这一进程。然而与普通单语交际者相比,译员在交际过程中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并利用了更多的能动性促成交际。译员的出现使得整个交际过程分成了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每一个明示-推理过程都需要建立最佳关联。前一个过程中的最佳关联程度直接影响着后一过程中最佳关联的实现。如何积极有效的促成口译交际中最佳关联的实现,译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译员的能动性是整个口译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保证口译质量的关键。 目前的口译研究中鲜有以“译员能动性”为题的研究,但是与译员能动性密切相关的“译员主体性”和“译员角色”历来颇受关注,因此本文首先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阐释了二者与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之后,本文详细介绍了关联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明示-推理过程”、“认知环境、语境、语境效果、处理努力”、“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并将口译过程置于关联理论之下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本文详尽论证了译员能动性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实践角度介绍了提高译员能动性的方式方法。 本文是对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译员能动性的尝试性理论探索,补充了口译理论研究中这一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对口译教学、培训和评估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相关研究完善这方面的论证。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芮敏;关联理论与口译理解策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黑玉琴;从关联理论看口译过程中的最佳意义选择[J];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3 孟建钢;;对关联理论缺陷的微观性批评[J];外语学刊;2012年06期
4 齐涛云;;关联理论对口译笔记的解释力(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05期
5 莫爱屏;交传与明示—推理交际——口译的理性思考[J];语言与翻译;2003年02期
6 蔡小红,曾洁仪;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顾[J];中国翻译;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虞文婷;交替传译中自我监控机制与自我修正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3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7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