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有的是”和“多的是”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11:38

  本文关键词:“有的是”和“多的是”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的是 多的是 语义特征差异 主观性 语法化


【摘要】:“有的是”和“多的是”均是表示数量大的惯用语,前人对于两者的认识停留在近义词上,未发掘其中的不同。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结构主义理论、语法化理论,运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等方法,对“有的是”和“多的是”在语义和主观性方面体现出的细微差异进行探讨与研究。本文包括绪论和结语,共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前人研究概况、本文研究的角度、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第二章“有/多的是”的句法特征及语义特征。本章主要描述“有的是”和“多的是”的句法特征,并且通过对两者的领有者X和领有物Y的分类为后文的语义特征上表现出的差异进行说明,“有的是”的领有者多是指人成分,说明“有的是”的主观性强。其次,将“有的是”和“多的是”在语义上表现出的差异进行详细对比,归纳出“有的是”及“多的是”语义特征差异表,发现两者在语义上有互补的关系。两者都表示数量大,但前者倾向于表示主观大量,而后者则倾向于表示客观大量。 第三章“有/多的是”的语用考察。本章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结合语料对“有的是”和“多的是”的语用功能进行考察,发现两者在语用上既存在共性也有差异。前者表情功能丰富,主观性强,而“多的是”表情功能较单一,主观性弱。。其次,对于“有的是”和“多的是”在表达时体现出的主观性差异进行描写解释。 第四章“有/多的是”的语法化。本章主要通过对“有的是”和“多的是”形成的历时过程进行梳理,,运用语法化理论,对二者的产生机制进行详细的解释,进而希望能够更好,更全面的解释“有的是”和“多的是”在主观性和语义上体现出的不同。“有的是”的语法化机制是跨层结构的分界消失,句法位置的改变,“多的是”的语法化机制为重新分析和句法位置的改变。 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内容,指出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景元;;现代汉语评价的跨域表达[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2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4 王娇娇;;试论类推机制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苏政杰;;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化历程[J];汉语学报;2010年01期

6 祁峰;;“X的是”:从话语标记到焦点标记[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7 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J];汉语学习;1997年05期

8 刘顺;名词和名词短语在表述性上的差异[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李慧敏;判断词“是”语法化研究简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金娜娜;;动词的评价功能[J];外语研究;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1175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75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