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刘度墓志文字校补
本文关键词:隋刘度墓志文字校补
更多相关文章: 墓志 杨玄感 文字 字形 有效利用 图版 查检 文物 起义 古代
【摘要】:正《中原文物》2011年第1期发表了《隋刘度墓志与杨玄感起义》一文。笔者发现原文在忹录这篇墓志文字时,出现了一些讹误,影响了该材料的有效利用。1.君讳度,字子X=。按:"X="为"■"之形误。查检图版,"■"字形,甚为清晰。
【作者单位】: 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分类号】:K877.45;H121
【正文快照】: 《中原文物》2011年第1期发表了《隋刘度墓志与杨玄感起义》一文。笔者发现原文在忹录这篇墓志文字时,出现了一些讹误,影响了该材料的有效利用。1.君讳度,字子X=。按:“X=”为“”之形误。查检图版,“”字形,甚为清晰。“X=”字形或作,同“冈”,《广韵·唐韵》:“冈,又作X=。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献奇;武周尔朱■及夫人韦氏墓志考释[J];中原文物;1998年04期
2 刘凤翥;契丹大字中若干官名和地名之解读[J];民族语文;1996年04期
3 石金民,于泽民;契丹小字《耶律奴墓志铭》考释[J];民族语文;2001年02期
4 廖强;罗欢;;初唐墓志异体字的意义和价值[J];求索;2007年12期
5 江岚;;唐代墓志中的委婉语略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金小栋;六朝墓志中用典来表未成年的词语[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蒋信;蒋宗许;;《中古汉语墓志词语研究》读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4期
8 周阿根;;五代墓志俗字考辨[J];学术界;2010年09期
9 毛远明;何山;;“v儭钡乃妆淇疾靃J];中国语文;2010年06期
10 ;河南出土明代回回买凤墓志考释[J];民族研究;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生;;魏晋南北朝墓志词语札记[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白云开;梁慧敏;;单元下的描写篇章类型[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凤翥;于宝林;;契丹字研究概况[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4 张公瑾;;傣族经典文字考源[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5 刘德隆;;“吟”之我见[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蒋凡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7 王更生;;学术论文:古典诗词吟诵艺术[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杨涵清;;布、傣、壮语音词汇的比较和文字联盟的建议[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9 张懋昒;;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浅见[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韦宗林;;水族古文字源头的几个问题[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文为周有光孙女周和庆整理、提供;语言学:我业余的爱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见习记者 王志君;“90后”青睐“火星文”[N];中山日报;2007年
3 朱伟一;文字与法律[N];检察日报;2003年
4 李新生;人民币上的文字[N];中国档案报;2001年
5 王朝霞;东乡语有望形成文字[N];甘肃日报;2005年
6 任继f ;说“文”谈“字”[N];光明日报;2006年
7 班鸣;文字污染之我见[N];人民代表报;2001年
8 王晓平;日本“手机”文字万花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潘玉英;我省部署“十一五”期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志强;武则天造字知多少[N];人民政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美玲;唐代墓妼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宝国;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4 冯靓芸;《汉书》通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朱葆华;原本玉篇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彭慧;《广雅疏证》汉语语义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耿铭;玄应《众经音义》异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玲敬;《说文解字翼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静;郭店楚简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10 韩小荆;《可洪音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平;汉魏南北朝墓志同根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萱;纳西哥巴文造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程燕;望山楚简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4 赵黎明;唐天[婺昙淠怪镜涔视么恃芯縖D];西南大学;2010年
5 魏红;中国古代文字崇拜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朴点玉;韩国和中国现行汉字比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马元丽;《说文字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俞莉娴;《慧苑音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邹爱琴;徐通锵字本位理论述评[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魏萍;南北朝墓志铭简体异体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78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7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