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论策略的零形式和零成分
本文关键词:作为方法论策略的零形式和零成分
更多相关文章: 零形式 零成分 空语类 方法论策略 评价程序 汉语语法
【摘要】:本文在袁毓林(2010)的基础上,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策略的角度,检讨生成语法在零成分和空语类方面的处理办法;指出只要在理论内部必要并有句法语义上的动因或者效应,就可以尝试性地设立空语类;并且,让所假设的空语类在评价程序下接受检验。还着重讨论了在汉语语法分析中能不能确立零形式和零成分,指出描写汉语语法暂时没有必要建立零形式和零成分。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面向语义搜索的汉语词汇本体知识研究”(批准编号:10JJD740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文本推理的汉语语义计算模型研究”(项目编号:90920011)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袁毓林(2010)《零形式和零成分的确立条件》介绍了零形式这个概念的历史渊源,包括在梵语语法中的肇始、在现代语言学价值理论中站住脚跟、在Bloomfield(1933)等描写语法中的尝试和在Harris(1942,,1946,1951)、Hoekett(1947,1954)、Bloeh(1947)等后期结构语法中的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扬;读沈阳著《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1期
2 邓海静;;从空语类看英汉语的几点异同[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李勤;汉语不同句式中的空语类探析[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4 刘江华;谭雅素;;英、汉语句法空语类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
5 徐烈炯;;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汉语语法现象[J];中国语文;1994年05期
6 黄南松;论省略[J];汉语学习;1995年06期
7 郑媛媛;汉语主题结构中的空语类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韩景泉;空语类与汉语空位宾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9 刘金;;谈空语类与省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文莉;汉语句法中的零形式[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满福;;从《汉语语法论》两个版本看高名凯汉语语法理论的变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蒋平;;主语修饰语的零形指代现象及认知功能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双福;;后期蒙文沿革概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4 曹跃香;;与“词缀”有关的术语使用情况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史有为;;此词类与彼词类——从高名凯先生词类理论谈词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郭文燕;;区别词新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语法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玉婷;;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邓红风;;论汉语中的空动词be[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姚小平;传教士语言学的功过得失[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丰捷;看语言怎样影响生活[N];光明日报;2010年
4 马庆株;语法理论意识走向自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陆庆昌 李茂义 陈忠华 蒙应兰;民族语文花盛开[N];贵州民族报;2006年
6 松明菊;“双语文”教学的优越性[N];贵州民族报;2007年
7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赵万勋;口语能力的训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省民委政法处原处长 王惠良;在布依族聚居区推行布依文 对发展教育事业意义重大[N];贵州民族报;2008年
9 李茂;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执教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王立成;网络语言威胁汉语“纯度”[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6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陈伟英;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陈芷;汉西附着现象的平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娜;《世说新语》空语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汶倩;《四世同堂》中的空语类现象及相关句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龚凌虹;中英学术书评体裁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吴昊;基本话题内的零形回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淑娟;现代汉语名词性成分从缺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郑媛媛;英汉语空语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曹明明;词汇—语法视角下汉语语法的细颗粒度描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宋秀平;议汉语的pro和PRO[D];郑州大学;2003年
9 邓扬;现代汉语宾语从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邓烨杏;论汉语主观性特点与其西式语法之间的矛盾[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179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7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