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处所词“所”与“许”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1-13 14:17

  本文关键词:处所词“所”与“许”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表达式 历时演变 动因与机制


【摘要】:历来认为处所词"所"写作"许"是一种音同或音近替代。经对"所"与"许"的组配类型、分布对比、语音联系等的历时考察发现,"许"是"所"的有多种限制的非自由子集变体。由处所词"所"到"许"的变化,是概念图式转移等认知因素反映到语言层面的后附化、语义泛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是体现"所"语义、功能变化的变体。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3DWXJ09)资助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从上古汉语开始,“所”就是一个常用处所词,到东汉以后“所”又出现了变体“许”。处所词由“所”到“许”的变化,一直以来被看作音同或音近导致的自由替换,学界甚至一度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何许”意义的解释上。这一认识的局限,直接导致了对处所词“所”历时演变研究的忽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2 江蓝生;;处所词的领格用法与结构助词“底”的由来[J];中国语文;1999年02期

3 吴福祥;;汉语方所词语“後”的语义演变[J];中国语文;2007年06期

4 赵长才;;中古汉译佛经中的后置词“所”和“边”[J];中国语文;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5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2 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3 曹广顺;;《佛本行集经》中的“许”和“者”[J];中国语文;1999年06期

4 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5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中方位词的格标记作用[J];语言研究;2001年04期

6 石毓智,李讷;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论“的”的语法化历程[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本文编号:1181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81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