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结构和动词语义对代词回指的影响——一项基于语言产生和语言理解任务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话题结构和动词语义对代词回指的影响——一项基于语言产生和语言理解任务的实证研究
【摘要】:近20年来,回指解读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然而,迄今为止的回指解读研究,能将语言产出与理解在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上结合起来探讨的文献却不多见。为此,本文采用句子补全和接受度评定两种方法,在115名被试中考察了话题结构和动词语义对回指解读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1)话题与主语相比,话题具有更高的认知突显度;2)前指向动词与后指向动词相比,前指向动词对回指对象选择的影响更大;3)话题结构和动词语义对代词回指的影响受任务模态的调控。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汉语焦点信息影响代词回指的行为和脑电研究”(31300929)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2KJB180007) 南京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0809023)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项目(20110101)的资助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当说话者提及一个语境中已经存在或语境中虽未提及但储存于百科知识中的语言概念时,可能使用到回指(Ariel 1988)。听话者对回指关系的解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受到来自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回指解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上(Ch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余龙;汉语主从句间的回指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2 胡旭辉;;汉语话题结构制约的认知语义与语用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蔡任栋;董燕萍;;汉语话题化结构空位的心理现实性研究——来自填充语启动实验的证据[J];现代外语;2010年01期
4 郭秀艳;接受零结果——论心理学实验中的零结果[J];人类工效学;2003年04期
5 孙燕,舒华,周晓林,郑先隽;动词隐含因果性对代词加工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1年01期
6 申敏;杨玉芳;;动词隐含因果性和重读对代词加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6年04期
7 胡裕树 ,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8 周国光;;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J];语言科学;2006年04期
9 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10 徐晓东;;一致性关系中的性别范畴特征及其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寿;从话题和主语的区别看主谓谓语句的范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02期
2 于琳琳;;爱V不V句式的句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汪颖;;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4 唐依力;齐沪扬;;多项式NP的语义指向及其做状语的认知理解[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5 张晶;;从量词使用看英汉数量表达之异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匡鹏飞;;论复句中时间词语的回指[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7 邹虹;;论汉语话题句的空位主语[J];大家;2011年07期
8 张俐;;状语同相关成分的句法语义关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陈达姗;;话题与主语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4期
10 陈晨;;语义指向问题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语法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倪晨媛;;浅析时代流行语“被XX”句式[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阮琼;;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的语义语用分析[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马渊亮;;日本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日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为例[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6 姚X/;《春秋公羊传》词_Y、语法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涛;汉语句法移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10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竹筠;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文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频率副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健鑫;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_1+V_(2趋)+来/去”和“O”共现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延苓;现代汉语介词“把”“给”同现套用句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马聪丽;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丽丹;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婷婷;动结式补语语义指向的判别条件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刘晓静;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深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茜;“大力”系列词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汉语式话题句的结构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许余龙;;“把”子句新析——《从主题—评论的观点看‘把’子句》一文评介[J];国外语言学;1989年01期
3 陈平,徐赳赳;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J];国外语言学;1996年04期
4 周国光;句法变换和语义兼容[J];汉语学习;1999年01期
5 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6 K.M. Jaszczolt;Referring Expressions: A Unified Approach[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许余龙;汉英篇章中句子主题的识别[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8 王蓓,杨玉芳,吕士楠;汉语语句中重读音节音高变化模式研究[J];声学学报;2002年03期
9 胡咏梅;对评分者信度检验中零假设的更正[J];学科教育;2001年11期
10 李红;第二语言语义提取中的工作记忆效应[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华;;汉语句式话题结构及翻译策略[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陈洁;;从主谓谓语句句首名词性成分性质的认定看话题和主语的纠葛[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1期
3 方欣欣;动词的语义特征决定“自己”的语义指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4 程玲;;日语反身代词对应先行词的约束认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薛妍妍;;英汉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对比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张言军;;也谈“把”字句中补语的语义指向[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郑众;刘振前;;影响汉语反身代词“自己”长距离照应的动词语义因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1期
8 李发元;论代词的照应功能[J];中国俄语教学;1999年02期
9 张新华;;论话题和主语[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韦忠生,胡奇勇;汉英话题结构对比与汉英翻译[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平;;主语修饰语的零形指代现象及认知功能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建华;;英语主述位结构与汉语话题结构的对比[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赵宏;;汉语简单句话题结构的常见语义类型及其翻译的一般规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潘新玲;;我的地盘——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及其左邻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于江生;;语义指向的形式模型[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杨佳;;基于语料分析的“这/那+NP”的指代消解算法[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谭斌;;指代消解的原理和实现方法[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8 李颖;;希拉里与奥巴马竞选广告的人际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楼市记者 王红月;“主语城”重塑北京政务区[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陈志平;主语城借势再推“二环边的TOWNHOUSE”[N];北京商报;2007年
3 谭笑;京城写字楼销售冠军花落政务区[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商昌斌;山水黔城“牵手”主语传媒[N];贵阳日报;2007年
5 谭笑;依托政务区优势主语城打造国际美食文化[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6 ;中字头企业纷纷回归政务区[N];北京日报;2006年
7 杨杨;“专属行政办公”助力复合型办公业态[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8 陈志平;“政务区”商务氛围渐入佳境[N];北京商报;2006年
9 田俊杰;郑景明:经典永远时尚[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10 谭笑;五家国有大型企业签约主语国际中心[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s銀N;现代汉语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平;零形回指的句法和语篇特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刘忠;性质语意理论的提出与自然语言理解及其实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周丽颖;跟语序有关的几种句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青野英美;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晓红;《战国策》形容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回敬娴;《论衡》范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宋云凤;《全唐诗》总括范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金哉延;汉语补语与韩国语对应成分关系的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邹璐;《战国策》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志芳;“V 成”结构与动词的类[D];河南大学;2006年
6 黄叶明;现代汉语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7 裴晓燕;动结式重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崔娅辉;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陈兰芬;中古汉语程度副词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卢伟;重动句使用的不平衡性和语用规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84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8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