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历史束缚中的自我歌唱:何其芳的诗歌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09:26

  本文关键词:历史束缚中的自我歌唱:何其芳的诗歌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诗歌 诗歌创作 时代语境 自我情感


【摘要】:何其芳的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但其对待译诗的态度以及他的诗歌翻译作品却很少有人关注。有鉴于此,从三个方面论述何其芳的诗歌翻译观念和实践:首先是探讨阅读译诗时提高诗人素养和创作的影响;其次是分析何其芳译诗表现的主题和特色;从情感内容和形式审美两个方面论述何其芳翻译德国诗人海涅和维尔特作品的主要原因,从而说明何其芳的诗歌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变奏关系:早期的诗歌创作受阅读译诗的影响,而后期诗歌翻译则受自身创作理念的影响。
【作者单位】: 重庆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分类号】:H059;I207.25
【正文快照】: 何其芳坫中闽现当代诗歌史上著名的诗人,他在北京大学读t5期间便在《现代》等杂志卜.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K之琳、李广田的诗耿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1945年出版了诗集《预言》和《夜歌》。何其芳不仅创作了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治叶;;“绛珠三草”,痴魂一脉——论《红楼梦》之林黛玉、晴雯、龄官的统一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王雪伟;;抑郁个性对何其芳前期文学活动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3 刘青云;;论戴望舒的诗歌写作技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4 牛朝霞;;《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历史观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5 古远清;;论覃子豪的诗作与诗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6 金秋;追求情绪的朦胧美——析30年代“现代诗派”创作的艺术支点[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彭金山;;语言的选择与旋律的贯通[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2期

8 陶德宗;严光德;;试论何其芳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贡献[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9 罗小凤;;“姿态”美学的建构——1930年代何其芳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王卉娟;;跨越诗歌的障碍——诗歌的教学[J];成才之路;2012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谭德晶;;《预言》后期创作与艾略特影响[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古远清;;论覃子豪的诗作与诗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3 巫洪亮;“十七年”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吉崇敏;《文学季刊》与193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陈啸;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学;2008年

7 周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1942-1949)[D];山东大学;2009年

8 姚幸福;河北地域八景诗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翟月琴;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声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静;“以意逆志”阅读教学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谢祥金;以鉴赏为中心的中学诗歌教学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永芳;现代作家的成都书写[D];西南大学;2011年

5 闫军利;诗歌翻译的美学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维东;“突击”中的突击文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洁冰;论《红楼梦》中的“命案”[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李国辉;一九一七年以来新体词曲概要[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邵宝华;当代蒙古诗歌理论批评研究(1947-1966年)[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宋星;方敬诗歌现代性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苇;纪念何其芳诞辰90周年暨第二届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保生;“何其芳现象”再批判——纪念何其芳诞辰90周年暨第二次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发言[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王钰璇;李丽萍;;近五年何其芳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1期

4 尹在勤;关于《<何其芳评传>若干史实辨正》的信[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5 向禺;;《何其芳研究资料》出版[J];文学评论;1983年01期

6 易明善;关于新发现的何其芳佚诗五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7 雷业洪;何其芳诗歌定义管窥[J];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06期

8 杨津华;;何其芳论文学典型[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9 蒋勤国;;何其芳传略[J];新文学史料;1987年02期

10 蒋勤国;何其芳创作初探[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怡;;“何其芳特征”与东方色彩——论何其芳前期诗歌的中西融合[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2 谢应光;;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何休;;身份的转换及其在政治与艺术之间的艰难选择——论何其芳现象(下篇:1942—1977)[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北塔;;述论何其芳诗的英文翻译[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守福;解世安;;朱总司令的随从秘书——介绍何其芳给朱德当秘书的一段经历[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6 陈尚哲;;何其芳的诗歌创作及其发展[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7 郝明工;;何其芳同志与共和国文学运动——从一个人的文学境遇看一个社会的文学运动[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王平凡;王素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事记(下)——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201期)[C];2011年

9 王平凡;王素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事记(中)——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10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仁德;在何其芳故居旁[N];重庆日报;2000年

2 刘锡诚;记忆中的何其芳[N];文艺报;2003年

3 南京 许志英;何其芳的三句话[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何西来;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N];光明日报;2000年

5 吕绍宗;何其芳二三事[N];中华读书报;2012年

6 豹挥;“认真的”、“玩笑的”何其芳[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叶廷芳 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性情何其芳[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祝晓风 杨赛;我们的父亲何其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张永权;他就是一首大诗[N];文艺报;2011年

10 呼岩鸾;寻找诗歌的地址[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雪伟;何其芳的延安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3 赵思运;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解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云;论何其芳的新诗理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兴祥;论何其芳的唯美追求[D];扬州大学;2010年

3 彭云;何其芳的新诗理论初探[D];苏州大学;2006年

4 冯雷;何其芳“艺术自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进;何其芳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林美钦;“何其芳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荣;何其芳前后期创作转变的原因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8 赵静;何其芳文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9 袁飞舟;梦里云烟芬芳满园[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高欣荣;何其芳早期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95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95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