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内认知语用学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21世纪国内认知语用学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对过去12年(2000年~2011年)间在国内14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认知语用学研究的文章(171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总体趋势呈不规则变化,受重视程度时高时低;研究存在理论瓶颈,创新不够;研究范围不宽,方法论研究偏少;实证研究文章的信度和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本研究,笔者对今后国内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起,认知科学已经处在学科前沿,受到了语言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随着认知语用学研究的深入,1986年斯珀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撰写的专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问世,对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进行了深入宏观的论述。[1]两位学者提出关联理论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耀;;国内传信范畴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2 卞仁海;;杨树达的训诂著作及其研究现状述评[J];船山学刊;2010年02期
3 马秀春;;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现状述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陶瑷丽;;现代汉语义位系统研究述评[J];求索;2007年03期
5 田成泉;郭坤;;从认知语用角度看英汉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6 涂佳佳;;国内翻译模因论研究综述[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7 管廷祥;田成泉;;英汉会话语篇中话轮沉默的认知语用解读[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宋振芹;;中国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述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匡方涛,文旭;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10 马冬;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洪波;;汉语连读变调解释性研究述评[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2 孙淑芳;;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述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子荣;;“四个世界”理论研究述评[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5 李永勃;;王希杰《修辞学通论》述评[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司显柱;;现代英、汉语转类词研究:回顾与展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方棣棠;李树青;;汉语语音输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徐明;;认知语言学在日本——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赵阿平;;中国满语文研究现状及发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西夏绝学:注解世界上最难懂的古文字[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记者 薛蕾;说话用字关乎城市文明[N];无锡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杜再江;推进民族古文字深入研究[N];贵州民族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契丹文研究:三代学者 未有穷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实验语用学引领研究方法革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炳章;交际博弈论[D];河南大学;2009年
2 侯涛;语言顺应与戏剧文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郑志进;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叶慧君;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华;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论沉默在交际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钱红英;[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莹;口语教材述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田成泉;从认知语用角度看英汉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叶淑斌;语用原则述评:跨文化交际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魏薇;欧盟双语教育述评—CLIL[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熊林春;从认知语用角度看言语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燕;书面文体中语言转述的认知语用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9 姚斌;试从社会文化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言语交际合成模式[D];东华大学;2006年
10 黄理红;江永古音学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21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2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