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中美新闻媒体中有关中日关系报道之批评性语篇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6 07:14

  本文关键词:中美新闻媒体中有关中日关系报道之批评性语篇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日关系 批评性语篇分析 批评性隐喻分析 中美 新闻报道


【摘要】:中日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日两国围绕靖国神社,钓鱼岛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锋。作者通过浏览中美各大媒体有关围绕中日关系的有关报道发现,对同一事件中美媒体在报道的角度,倾向性方面有很大差异。作为面向公众的新闻报道,理应是公正透明的,没有偏颇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具有不同意识形态背景,来自不同国家的作者在通过报道的语言运用方面隐藏了各自的目的和倾向。因此,用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对比这些报道,才能让我们透过文字表面去发掘背后深层次的东西以揭示语言、权利、意识形态之间深刻的关系,从而还原给读者一个公正透明的视角,帮助其提高新闻阅读辨别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由Roger Flower和Gunther Kress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批评语言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有效分析工具。它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日臻成熟,语篇分析的框架也日益完备。它根据Fairclough提出的描写、阐释、解释三个步骤,对语篇尤其是大众语篇进行分析,来揭示语篇中暗含的意识形态,权利关系等。本文正是运用这批评语言学这一分析工具,遵循上述三个步骤,并利用批评语言学的相关分析维度,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美主流新闻媒体中有关中日关系的报道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揭示出语篇背后作者的意图和目的。此外,作者还结合了Charteris-Black于2004年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作为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辅助分析工具来分析语篇。最后,作者结合上述两种分析方法,力求得到全面的分析结果。作者在采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中美报道在诸如情态,词汇选择,引语等方面反映了意识和利益关系的诸多影响。在隐喻分析环节,发现中美作者受各自文化背景影响下在隐喻的选取上有诸多相似性,但差别也较明显。作者发现现实中的新闻报道并非百分之百客观的,读者不可能从一篇来自同一社会的报道获知事件的全貌。更多时候,新闻其实是脱离了事件本身,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此外作者也简单探讨了采用两种分析方法分析语篇的缺点和以后研究的建议。本文在帮助读者阅读英美报刊时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观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H3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问题与讨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严轶伦;;基于预设的批评性语篇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3 李婧;;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和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2期

4 王冬梅;;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来源及主要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5 张宵;田海龙;;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渊源看其跨学科特征[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田海龙;高德辉;;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隐喻再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唐毅;;影视剧视频改编背后的权力关系分析——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的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李向勤;试论批评性语篇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李素玲;批评性语篇分析: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10 张璐;;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溯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骆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菁;;2012年奥巴马获胜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菁;;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解读政治演讲中的隐喻使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社会-认知取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芳;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坤;中美新闻媒体中有关中日关系报道之批评性语篇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郭静;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杜灏;奥巴马竞选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雪;对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宫智君;对海盗袭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纪卫宁;批评性语篇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冯菲菲;关于奥巴马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员亚玲;政治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9 邱瑞雪;对希腊公投事件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王先涛;对《纽约时报》与《中国日报》涉华社会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28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28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