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词理据和继生词理据
本文关键词:原生词理据和继生词理据
更多相关文章: 原生词 继生词 理据载体 内部形式 意义支点
【摘要】:任意性与理据性的辩证关系贯穿包括原生词和继生词在内的古今语言研究。原生词理据不断湮没,终致难以考求,人们据此认为语言具有任意性。继生词的隐喻语义特别是内部形式的诞生,促使许多词语的理据被认知和考证,人们因而说语言也有可论证性。本研究则认为,具备内部形式的继生词在省力原理支配下,回缩为貌似原生词的意义支点词,理据再次被腐蚀;然而原生词到继生词再到貌似原生词的意义支点词的变化表明:词语通过无休止的往返性运动,不断从外界吸取负熵,语言遂成为任意性和理据性共同支配的自组织体,从而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演化前进。这一结论完全契合于索绪尔百年前的断言:在同一种语言内部,整个演变运动的标志可能就是论证性到任意性和任意性到论证性的持续过渡。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理据学中的若干理论问题”(项目编号:12YJC74004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
【正文快照】: 1.引言任意论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无自然联系,不可论证;而理据论认为二者之间有某种联系,可以论证。索绪尔赋予任意论以语言研究首要原则的地位,它因此被学界普遍接受。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心智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认知功能转向”的发生,人们开始反思任意论的不足,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士元;;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王宁;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庆;;理据能找多远?——对《汉语的语词理据》中的原生词理据探究方式的商榷[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4 石毓智;;语法规律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5 陆丙甫;郭中;;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赵宏;;单纯语言符号的理据性[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语句解读研究——语用推理形式化的初步探索[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8 徐盛桓;;语言学研究的因果观和方法论[J];中国外语;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盛林;;《广雅疏证》中的同义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程水龙;“考”“老”新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张琴;;说“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张立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超女粉丝团名称和成员身份认同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士元;;演化语言学中的电脑建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胡壮麟;;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罗曼·雅可布逊;余前文;;为什么叫“妈妈”和“爸爸”[J];语言学动态;1978年04期
4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5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6 李泽厚;刘再复;;存在的“最后家园”——对谈录[J];读书;2009年11期
7 尚振乾;“西”字本义释[J];古汉语研究;2002年02期
8 潘文国;;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赵宏;;英汉外来语吸收机制和动因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严辰松;;“字”作为基本结构单位的“音、形、义、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亚祥,郁林森;音译外来词内部形式的形成机理[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年03期
2 黎昌抱;外来词的翻译与内部形式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谭汝为;内部形式、构词理据和流俗词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杨清;略论“词源消失”现象[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5 邓季方;;从反训看古汉语词内部形式的特点及其演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6 谢磊;词的理性意义、评价意义和内部形式意义[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王艾录,司富珍;理据三问——与黎良军先生商榷[J];辞书研究;2002年02期
8 张美景;试论英语源汉语外来词的内部形式分类及其特征——以外来词语言二重性为视角[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王吉辉;;内部形式的变动与词语的意义[J];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02期
10 李二占;;探幽发微 别有洞天——评《复合词内部形式探索》[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建军;;辐射引申源头的多元性及其失察之流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二占 苏军锋 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一部研究语言微系统的专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雯鹤;《山海经》专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娥;现代汉语复合式合成词理据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包秋圆;现代汉语惯用语理据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广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景;从外来词语言二重性看现代汉语外来词的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杨建华;试论汉语单纯词象似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学岚;人体词语的语义、语用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柳;洪堡特语言内部形式理论在俄罗斯语言哲学中的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史慧;简论流俗词源现象的产生途径及特点[D];天津大学;2006年
8 龙彦波;汉语夸张式成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肖群峰;合成词理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内部构成及语用效果[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34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3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