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学生习得汉语单字调与双字调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8 15:38
本文关键词:马来西亚学生习得汉语单字调与双字调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来西亚学生 单字调 双字调 感知 声学 习得顺序和偏误
【摘要】: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验语音学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从感知和声学方面对马来西亚汉语水平较低学生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在单字调的感知方面,学习者已经习得了汉语的四个声调,但是还是容易把阳平调和上声调相混淆,其习得顺序为:去声阴平上声阳平(“”表“先于”);而在双字调的感知方面基本上具有对应的一致性,阳平调是学习者的最大难点;错误率最高的错误类型是2→3。总体上看,无论是单字调还是双字调,对汉语水平较低的马来西亚学生来说,最难以习得的是阳平调。 在单字调的声学方面,虽然学习者发音的正确率还没达到汉语声调的习得标准,但其习得顺序与单字调的感知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声调的偏误出现在调域上而不是在调型上:(1)阴平调不够高;(2)阳平调的起点偏低;(3)上声调的折点偏高;(4)去声调的终点偏低。在双字调的声学方面基本上也出现了同样的偏误:(1)前后字的阴平调不够高;(2)前字阳平调的起点偏低,而后字的终点偏高;(3)半上调从头到尾偏高,上声变调的起点偏低,而后字的上声调呈现出“凹”形;(4)前后字去声调的终点偏低。 通过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分析,可认为造成学习者的偏误原因如下:(1)母语的负迁移;(2)学习汉语的环境和老师的误导;(3)文化因素的影响;(4)汉语声调知识的负迁移。另外,从低水平马来西亚学生在汉语单字调与双字调习得过程中所存在的偏误,作者提出了汉语声调的教学建议:(1)重视调型和调域的区别,将调域的教学作为重点;(2)以单字调为基础,并重视双字调的教学;(3)明确学生的声调错误,利用训练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希望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和教学建议,能够给低水平马来西亚学生和教师提供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茂林;;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石锋;;实验音系学与汉语语音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02期
3 陈默;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双字组声调发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4期
4 易斌;;维吾尔族学习者习得汉语单字调的感知实验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5 石锋;时秀娟;;语音样品的选取和实验数据的分析[J];语言科学;2007年02期
6 易斌;吴永明;阿丽达;;泰国学习者汉语单字调习得过程及特点的实验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1234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3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