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梁启超的“新文体”主张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12-01 23:26
本文关键词:探析梁启超的“新文体”主张与实践
【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政坛上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政治家,,同时又是中国近代文坛上富有自由思想、创新意识且影响深远的文学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国家的危亡时期,为了宣传维新救国思想、鼓吹政治革新,提出了“新文体”主张。该主张最先是针对中国传统散文创作领域而提出,使得散文真正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文体,继而其语言方面的创新成果被推广运用到小说、诗歌、戏曲等多个领域。 “新文体”主张受到了“报章文体”、日本文体的影响,并从传统散文中汲取了有益成分,不宗一家之法,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新颖的思想以及鲜明的政治倾向。以“新文体”主张为纲领创作的文章,总体上都表现出情感热烈充沛、表达形式自由不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文采等特点。尤其是它在语言方面的革新最有文体学价值,但文学界对其评价深度颇为不足。 本篇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都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从第二章开始,进入论文的主体,即笔者的探索研究部分,此部分从两大方面分别进行讨论,第一方面着眼于对“新文体”主张的具体内涵进行阐述。不仅从“新文体”对中国传统文学文体的突破与构建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更在前人对“新文体”主张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挖掘,探讨其总体的特征,进而细化研究其语言方面的特色。第二方面则集中对“新文体”主张产生的历史政治原因、文化原因及梁启超个人经历与体验原因等进行全方位剖析。而本文的第三章,则从梁启超的“新文体”主张与“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与“戏曲改良”之间的联系——“语言特色”为切入点,来探讨梁启超本人对其“新文体”主张的具体实践,并对它给以后的五四新文学作家带来的影响进行探索。最后,在本篇论文的第四章,笔者在总结“新文体”主张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阐述了其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2;I20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欧安年;;梁启超写“新粤剧”[J];南国红豆;1994年03期
2 姜桂华;梁启超“诗界革命”论新解[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周光庆;梁启超“新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价值[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汪志国,疏志芳;论梁启超的"新文体[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曹亚明;;海内外梁启超文学研究综述[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夏晓虹;;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年03期
7 季镇淮;;梁启超简论[J];文献;1985年03期
本文编号:1242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4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