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认知符号学打开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17-12-03 08:21

  本文关键词:认知符号学打开的可能性


  更多相关文章: 符号 认知 认知符号学 认知心理学 认知科学


【摘要】:作为认知科学和符号学相结合的年轻学科,认知符号学在形成之初就确定从认知角度研究一切文化符号,破解意义生成的认知结构和过程。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符号学被影视、文学、广告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们运用,以解决学科的认知问题,拓展着学术领域。而认知心理学中,符号表征的认知规律、认知图示和社会认知等理论,可以为这个学科的理论建构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基金】:西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10sx3122)
【分类号】:H0
【正文快照】: “认知符号学(eogultive semioties)是一门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意义的科学,,它试图对包括语言在内的一切文化符号进行认知研究,寻求对人类意义生成的理解。”ll]因为同时借助认知科学和符号学的理论,认知符号学的目标进人了人类意义生成的认知结构和过程的研究。具体而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秋林;;言语幽默解读的认知符号学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王萍;;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看语言符号[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3 廖全明;认知研究的回归——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郭鸿;;认知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J];符号与传媒;2011年01期

5 王寅;;体验人本观视野下的认知符号学[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6 苏晓军;;《复活节翅膀》的认知符号学分析[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7 苏晓军;;认知符号学视域中的体验性[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8 胡壮麟;;认知符号学[J];外语学刊;2010年05期

9 于方;;从认知心理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J];群文天地;2011年23期

10 亢海玲;;透视方言栏目剧的生存空间——基于受众认知心理视角的探析[J];现代视听;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9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渭深;杨国萍;;概念整合网络与新闻漫画的语义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郭承铭;;认知科学的兴起与语言学的发展[J];国外语言学;1993年01期

3 顾曰国;;当代语言学的波形发展主题一:语言、符号与社会[J];当代语言学;2010年03期

4 蒋恺;;电视栏目剧生存与发展之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03期

5 危辉;黄旗明;潘云鹤;;常识:知识获取的瓶颈[J];计算机科学;1999年09期

6 陈霖;认知科学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3年02期

7 王文斌;幽默言语解读的在线认知机制阐释[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蔡辉,尹星;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5年01期

9 王金玲;;俄语笑话理解的符号学阐释[J];外语研究;2006年03期

10 辛斌;;批评话语分析(CDA)中的“功能谬误”与O'Halloran的“理想读者框架”[J];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艳玲;王娟;;图式阅读理论在双语阅读中的建立[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2 郑友奇;许先文;;语言研究普遍性向领域特殊性的过渡——语块的认知科学理论及模式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王宇翔;;认知语用学中关于语用模块论的相关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4 陈泽源;;二语习得研究的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视角[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李春红;;汉语二语词汇习得认知视域研究综述[J];理论界;2011年02期

6 杜琳;;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机制[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7 郑银芳;;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俏;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1期

9 陈建生;;叙事视角意象探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U

本文编号:1248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48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8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