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跨层非短语结构“貌似”的词汇化

发布时间:2017-12-04 07:01

  本文关键词:跨层非短语结构“貌似”的词汇化


  更多相关文章: 貌似 词汇化 跨层结构


【摘要】:现代汉语"貌似"由古代汉语跨层非结构短语发展而来,其词汇化过程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描写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貌似"的词汇化产生发展的动因。其词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来解释。句法位置上处于句首,语义上隐喻中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以及背景图形的凸显作用,语用上的语用推理都是导致其词汇化的动因。完成词汇化的"貌似"继续发展,词义更为虚化,反映了跨层非结构短语词汇化的特殊性。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汉语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lexicaliza-tion),[1]是汉语词汇化发展过程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董秀芳在《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一书中曾探讨过“否则”、“因而”、“至于”、“关于”、“几乎”等十几个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问题①。但是,汉语中的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波;;“所”表假设来源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李小军;;跨层结构的词汇化与词典的收词及释义[J];辞书研究;2008年06期

3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4 彭泽润;;论“词调模式化”[J];当代语言学;2006年02期

5 李金满;王同顺;;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接口——“X们儿”的演变[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6 S. Hoffman;林有苗;;《语法化与英语复合介词》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8年02期

7 彭睿;;框架、常项和层次——非结构语法化机制再探[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8 王春辉;;也论条件小句是话题[J];当代语言学;2012年02期

9 朴美玉;;韩国学生“时候”短语假设义使用偏误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10 周有斌;;谈谈“要么”的语法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4 潘s銀N;现代汉语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吴黄青娥;汉越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叶建军;《祖堂集》疑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臻;汉语静态存在构式对动作动词的语义制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刘杰;汉语相似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丽丹;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娟娟;“双音副词性成分+是”的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荟荟;现代汉语“逆转性关联词语+语气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愿愿;现代汉语“好在”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曦;“以为”和“以为”句多角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士军;表持续义“一X”类双音词的多角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丽娟;现代汉语话语形容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2 项梦冰;连城方言的话题句[J];语言研究;1998年01期

3 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军;;跨层结构的词汇化与词典的收词及释义[J];辞书研究;2008年06期

2 陈秀清;张凯;;“可不是”的词汇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孙怀芳;;转折连词“争奈”及相关转折连词的形成与发展[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方一新;姜兴鲁;;“甚至”的词汇化历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叶建军;;连词“争奈”探源[J];古汉语研究;2010年02期

6 魏红;;明清山东方言词汇化形成的方言词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肖皿舟;;论“趋向”的词汇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李小军;唐小薇;;因果连词“因而”“从而”的词汇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李小军;唐小薇;;“因而”“从而”的词汇化[J];殷都学刊;2007年01期

10 李素英;;语气副词“势必”的形成[J];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龙从军;;藏语三音动词构词分析及自动识别方法[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何亮;戴新宇;周俊生;陈家骏;;一种结合BaseNP识别的汉语概率句法分析改进模型[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由合至离:语言的类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江傲霜;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静;汉韩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田寅威;“以为”的词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艳霞;现代汉语因果连词“X而”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红云;“然+X”词语的词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沈中平;时间词“X前/后”词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珂;汉语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段晓燕;“有所”的句法、语义和词汇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10 刘愿愿;现代汉语“好在”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50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0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