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壮语南部方言第4调的声学表现与共时比较——兼评与侗台语研究有关的声调起源理论

发布时间:2017-12-04 11:07

  本文关键词:壮语南部方言第4调的声学表现与共时比较——兼评与侗台语研究有关的声调起源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壮语南部方言 第调 语音表现 声调起源理论


【摘要】:以广西龙州话为代表,壮语部分南部方言的第4调伴随喉塞成分,颇为特殊。研究描述与这一现象相关的语音表现和制约条件,并对壮语各方言和侗台语部分语言的第4调作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调与喉塞成分有着密切关系,且调长往往比其他舒声调要短,从历时层面上看,不能排除喉塞韵尾是促使这种声调形成的原因。但是,音高的范畴化可能是若干制约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壮侗语族语言第3调、第4调起源于喉塞韵尾的假说有待于进一步精密和完善。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218
【正文快照】: 对于壮语第4调附带有喉塞韵尾的观察最早见于李方桂对龙州方言的描述:“中降至低,是速降调,后面永远有喉音-醔。”[1](P16)梁敏、张均如对这个现象作了进一步说明:“在壮语南部方言邕南、左江两土语的多数地区,第4调的词都不同程 度地保留着-醔韵尾,龙州壮话第4调的-醔韵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霭堂;汉藏语言声调起源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民族语文;1999年02期

2 龚群虎;声调仅起源于声母说献疑──关于汉语去声起源的解释和相关问题[J];民族语文;1999年04期

3 吴安其;上古汉语的韵尾和声调的起源[J];民族语文;2001年02期

4 李永燧;历史比较法与声调研究[J];民族语文;2003年02期

5 李洪彦;蓝庆元;孔江平;;壮语龙州话声调的声学分析[J];民族语文;2006年06期

6 陈其光;汉藏语声调探源[J];民族语文;1994年06期

7 徐通锵;声母语音特征的变化和声调的起源[J];民族语文;1998年01期

8 江荻;论声调的起源和声调的发生机制[J];民族语文;1998年05期

9 严学[,

本文编号:1250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0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b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