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磊先生访谈录
本文关键词:陈光磊先生访谈录
更多相关文章: 修辞学研究 研究生 语言学研究 修辞学发凡 索绪尔 陈望道 毕业论文 专门化 中文系 古代文学
【摘要】:正【1】问:我们知道您是陈望道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工作,致力于语言学、修辞学的教学与研究。您是怎样走上语言学研究道路的呢?答:我是1957年进复旦的。当时中文系有三个专门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还有一个是语言专门化。实际上,当时的专门化带专业倾向,本来是到了高年级才划分的。因为进校时正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1】问:我们知道您是陈望道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工作,致力于语言学、修辞学的教学与研究。您是怎样走上语言学研究道路的呢?答:我是1957年进复旦的。当时中文系有三个专门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还有一个是语言专门化。实际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修辞学科的发展与语言研究——沈家煊先生在复旦大学与青年教师、研究生座谈纪要[J];修辞学习;2006年05期
2 董仁;;吴士文修辞学的创新思想探究[J];修辞学习;2006年05期
3 介子平;;涵容古今汉语的修辞学史[J];博览群书;1997年04期
4 季世昌;费枝美;;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5 骆小所;;谈谈修辞学和语言学的关系[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04期
6 李维琦;;修辞学研究的反思和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2期
7 彭炫;温科学;;当代语言学的修辞学视角[J];外国语文;2010年01期
8 胡裕树;宗廷虎;;用辩证法指导修辞学研究——陈望道与《修辞学发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9 谢新卫;;谈谈王希杰“三一”语言理论的语言观[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杨辉;李婵婷;;修辞学著作中的用例[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荣馨;;大力倡导修辞学研究的辩证法——兼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高万云;;王希杰的修辞学研究三论[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施发笔;;试探王希杰修辞学思想的发展轨迹[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江平;;走进王希杰修辞学理论体系——再评《王希杰修辞学论集》[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荣馨;;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的科学精神[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刘延新;;推动中国修辞学走向新纪元——读《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秦旭卿;李胜昔;;《修辞学通论》:理论修辞学的科学化和精致化[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鞠玉梅;;关于修辞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滕慧群;;索绪尔学说在中国[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10 王德福;;二十世纪汉语修辞学的两个理论体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举行首届年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腾慧群;索绪尔学说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金福;语言学研究“升温”[N];光明日报;2004年
5 谭学纯;历史与修辞相遇[N];光明日报;2005年
6 戴庆厦;西部开发与语言学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通讯员 邓虹、程秀丽 本报记者 郭扶庚;语言学研究跨越式发展令人瞩目[N];光明日报;2002年
8 盛玉麒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料库方法:语言学研究的范式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熊轩;《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出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光辉 王媛媛;首届云南省语言学研究精英论坛在楚雄师院举行[N];楚雄日报(汉);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5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周瑞敏;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香;《修辞学发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刘洁;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姜莱;论经济学原理在语言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D];复旦大学;2009年
4 刘辉;索绪尔和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张传彪;当代流行歌名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刘佳淼;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冯卫娜;从请求言语行为看汉语中的性别差异[D];天津大学;2007年
8 张秀颖;从顺应论的角度理解计算机领域书面语的中英语码转换[D];天津大学;2007年
9 刘庆伟;《修辞学通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江冰玉;趋向动词的语法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53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