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中事件类型和体貌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5 03:15

  本文关键词:汉语中事件类型和体貌转换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 事件类型 体貌转换 词汇体 语法体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语义学中Vendler对于事件类型的探讨,结合汉语实际,探究汉语中事件类型的构成及特征。Vendler(1957,1967)把动词的情状类型分为四类,分别是活动动词(activities),状态动词(states),达成动词(achievements)和完成动词(accomplishments)。这一经典的动词情状类型分类影响深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后的语言学家更多的是对其的细化和补充。Rothstein(2004)沿用了Vendler的理论,坚持四分法(four-way classification),并且采用两条标准对四类事件类型进行了区分,一是阶段性(stage),即动词能否与进行体连用;二是终结性(telic),即动词是否有终结点。 本文主要是将Vendler四分法应用到汉语中,考察这一经典理论是否适用于汉语。语言学家普遍认为汉语中存在状态动词和活动动词这两个基本事件类型,但是在完成和达成事件类型上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汉语中同样存在达成和完成事件类型,也有人认为它们是由状态或活动事件演变而来的。文章结合实例分析,首先论证汉语中也存在Vendler提出的四种事件类型。不仅存在状态动词和活动动词这两个基本类型,同样存在达成动词和完成动词。达成动词可以以单语素形式存在,也可以通过状态动词和活动动词演变而来。完成动词主要是复合词(compounds),有其他事件类型派生而来的复合词,也有动结式复合词(resulative verb compounds)。为了证明Vendler的四分法在汉语中的可行性,作者将《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1327个动词进行了考察与分类,按照事件类型进行分析,用事实说话,以数据来表明汉语中的确存在完成动词和达成动词。 另外,通过对英汉语事件类型的探讨,我们发现其中四种类型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可能性。Rothstein (2004), Lin (2004)对于四类事件类型的转换有所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力图分析四类情状类型的相互转化,即文中所指的“体貌转换”(aspect shift)。四种事件类型主要涉及动词或动词短语,故文章主要从词汇层面(lexical aspect)对各类型之间的体貌转换进行讨论。挖掘转换过程中需要兼顾的因素,如宾语,主语,状语等。虽然本文主要在词汇体层面(lexical aspect)进行考察,但是必要时会考虑语法体(grammaticalaspect)对于体貌转换的影响。英语中体貌转换可以借助于名词的量化,介词短语等词汇或者语法手段,,汉语中同样可以,甚至方法更丰富,可借助名词量化,动词量化,语法体标记词,动结式复合词等。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毅敏;林允清;;再论“有界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张济卿;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上)[J];语文研究;1998年03期

3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4 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4期

5 瞿云华;冯志伟;;汉语时体的分类和语义解释[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3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3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