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生态心理学的汉语中动句生成动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05 07:46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心理学的汉语中动句生成动因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动句 生成动因 生态心理学 知觉点的公共性 探索活动 可获得性


【摘要】:本文从生态心理学的视角对汉语中动句的生成动因进行考察,认为:(1)知觉点具有公共性导致施事具有任指性且隐含;(2)谓语动词应表示知觉者的探索活动,因此不能表示探索活动的动词不能出现在中动句里;(3)对环境的知觉伴随着对自我的知觉,与自我知觉相对应的是探索过程让知觉者产生的感受,因此AP结构中的形容词在语义上可以指向主语、施事或V+NP,当指向施事或V+NP时须是非自主形容词。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基于汉语方言地图集语料库的方言语音特征量化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9JBT06)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汉语方言语音专题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在国外的语言学文献中,中动句一般是指用主动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汉语中动句一般是指如下这类句子:(1)这辆车开起来很快。(2)这把刀用着很顺手。(3)席梦思床躺上去很舒服。这些句子在句法成分上通常由三部分构成:①名词性成分(NP),②动词性成分(VP),③形容词性成分(AP)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婷,陈红兵;生态心理学研究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何文忠;;中动构句选择限制的认知阐释[J];外语研究;2007年01期

3 刘楚群;;论中动句的生成动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曹宏;;论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5 何文忠;;中动构句条件[J];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6 李燕;赵建萍;;生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述评[J];天中学刊;2009年03期

7 易芳;俞宏辉;;生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J];心理学探新;2008年01期

8 曹宏;;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9 曹宏;;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易芳;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班红娟;;论心理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滕春艳;;英、汉“主表被”结构对比及生成制约条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顾鸣镝;;关于构式承继及其理据的可探究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李玲;;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英语中动结构认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5期

6 吴建平;;生态心理学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王广新;;生态意识、生态潜意识与生态消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余丽娟;;英汉中间结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曾敏;戚元方;;英汉语中动结构与认知动因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徐艳;;英汉中动结构的语义指向对比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玲玲;;回归自然本性的创造性设计理念——浅谈生态心理学对城市设计的意义[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发展模式及途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星;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探索[D];郑州大学;2011年

2 霍生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的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8 赵芳;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贤;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红;汉语中动句的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慧;英汉中动结构的认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露;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雯;中动构式“NP+V起来+AP”的认知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5 闫红菊;聚焦形式教学法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语态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代杏子;Bronfenbrenner生态系统学说及演化:交互作用发展观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文斌;基于本体研究的汉语中动句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毕燕娟;“着(·zhe)”的意义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迪;现代汉语“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王瑞馨;基于生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态疗法新探索[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敬东;张晓曼;;基于生态认知心理学的网络游戏学习设计[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沈园;逻辑判断基本类型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5 于东智;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一项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1期

6 刘生元;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兼与孙焱林先生商榷[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12期

7 王子先;更应注重动态效应——外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再认识[J];国际贸易;1998年10期

8 杨宝臣,刘铮,张玉桂;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9 杨昭军,师义民;最优投资及最优消费策略[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1994年01期

10 罗瑞球;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益民;;论流行话语模的结构类型与生成动因[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郑军;;汉语中动句的语义偏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曹宏;中动句的语用特点及教学建议[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4 黄冬丽;马贝加;;“S+V起来+AP/VP”构式及其来源[J];语文研究;2008年04期

5 刘街生;;现代汉语的反身宾语句[J];语言研究;2009年01期

6 陶镜玉;;VO式动词带宾语现象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曹宏;;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8 曹宏;;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9 于芳芳;;外国学生中动句习得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3期

10 曹宏;;论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芳芳;现代汉语中动句及其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子波;中动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玲玲;“NP(对象)+V+起来+AP”句式考察及教学建议[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鹿坦;中动句的评价与传信功能分析[D];渤海大学;2013年

5 王春红;汉语中动句的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54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54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