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标记性与语言结构的数量象似性

发布时间:2017-12-07 01:17

  本文关键词:标记性与语言结构的数量象似性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结构 数量象似性 有标记性 无标记性 反映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来自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与体验。语言结构反映认知结构。语言形式的复杂性反映这一形式所表达的概念或语义的复杂性。形式越复杂,可预测性或可及性越低,在认知处理上所需的注意和时间越多。数量象似性反映了人们的认知隐喻概念:语言形式是容器,容器越大,内容越多。标记性理论与语言结构的数量象似性理论有直接的联系。标记性特征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它既能从认知层面,又能从功能层面对语言的形式与语义进行解释。标记性理论对象似性的其他类别如语言结构的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范畴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功能象似性及隐喻象似性等也有很强的解释力。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语言是认知的产物。概念或语义是人们与外界互动的结果。语言形式或结构与概念或语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自然的映照关系。[1]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把研究的核心放在语言形式或结构与其所表达的概念(语义)或概念结构(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上。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壮麟;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ón的研究现状[J];国外语言学;1996年04期

2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3 关永平;;英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关永平;;时间顺序和认知模式顺序的象似性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王仁强,龙日金;从功能类型学的标记理论看英语主位的标记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沈家煊;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7 熊学亮;认知语境的语用可及程度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汪海燕;;听力理解教学中语境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平;;翻译认知可及程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黄琦;;文化语境顺应与模糊语词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王菡;;综观视野下的语用综观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6 颜小娜;;语篇象似性及其认知理据初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李淑康;;英语反义形容词标记对立的原型效应[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汝淑媛;;对外汉语教学中相近表达式的用法研究——以形容词AABB重叠式和“很+形容词”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周红;汉语象似性研究述评[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王相锋;郭沫;;范畴误用与幽默的产生[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莹莹;;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英、汉句法关系的标记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司罗红;句子功能的线性实例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10 王晓华;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博;反义形容词有无标记与二语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淑玲;从象似性角度看诗歌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房芳;标记性:《血色浪漫》中玩笑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睿华;英汉名词标记性对比研究及其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汤丹;文学语篇中的象似性与连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冬冬;英语语言标记性和认知突显性的关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10 连朝霞;“老”=“old”?-“老”字的标记性及其中英文社会认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刘礼进;篇章语序认知分析[J];福建外语;1999年01期

4 张宁;;昆明方言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1期

5 郑懿德;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J];方言;1988年04期

6 蔡权;廉州方言形容词的特殊形式及其用法[J];方言;1990年04期

7 关永平;;英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严辰松;功能主义语言学说略[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9 李如龙;;闽方言和苗、壮、傣、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叠[J];民族语文;1984年01期

10 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永平;英语的象似性及其语言认知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宁;;《东南亚语言与太平洋语言的比较研究》[J];当代语言学;1966年01期

2 李庚钧;词和词组的顺序、层次、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3 康u&;;谈谈“合叙分解”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李玉宝;汉语中“不…不…”的几种构成形式及语义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 胡学云;语感的概念和语感形成的规律[J];外语教学;1992年02期

6 姜宝琦;关于“唯是”的训释[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4期

7 黄嵘;;河州花儿[J];中国民族;1992年10期

8 郎天万,蒋勇;概念结构与语篇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彭芳;语言线性序列的理据——语义/语用层面[J];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10 孙迎晖;英汉语言形式对比及其理想传递[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贾成祥;;论诠释中医文献语言的途径与方法(之一)[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强;;语言结构的轭式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陈治安;蒋宇红;;英汉小句中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殷相印;;王希杰的人文主义修辞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喻禾;;浅析认知方式与句法结构的一致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聂焱;;比喻的结构模式及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亮;;发现程序及其应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向;“世界语言结构图集”问世[N];人民日报;2005年

2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陈晓春 整理;语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华日报;2008年

3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珍爱中华语言资源[N];文汇报;2008年

4 朝克;民族语言和民族口头传承文学抢救保护工程的重要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欧阳骏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王尚文;对话的必要与可能[N];文艺报;2007年

7 姜秋霞;翻译学:科学与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宇明;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节选)[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杨永林;面向新世纪的社会语言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2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3 赵明鸣;12-13世纪中亚《古兰经注释》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建伟;英汉语中非宾格现象之认知构式角度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6 斯迪克江·伊布拉音;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比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曾建彬;下义关系的认知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杨成虎;语法转喻的认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莹;论口译的语言顺应与语境顺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秦艳;从顺应论角度看企业年度报告中董事长致辞[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周妞;象似性的语用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4 王练英;《家有儿女》第一部中的幽默的顺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许君茹;学术课堂上的语码转换:交际中的效果最佳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王丽媛;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樊薇;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秀媛;语言接触所引发的鄂尔多斯土语语言结构演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谭静;数量象似性视野下的汉语重叠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龙颖;从象似性角度分析间接言语行为[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60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60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