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双重否定范畴的逻辑语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7 00:20

  本文关键词:汉语双重否定范畴的逻辑语义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双重否定 范畴 逻辑式


【摘要】:学界对双重否定的分类有的存在错误,有的边界不清,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定论。因而有必要结合自然语言逻辑描写的严密性和精准性,进行重新分析。双重否定的逻辑特征为:语言结构中存在"~(~p)"或"~~p",且不表达否定意义。基于莱文森三层次意义理论,将语境引入汉语双重否定的分析中,可以从语义和语用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和探讨。语义双重否定中的直陈型在逻辑式中直接体现"~(~p)"或"~~p",隐含型的逻辑式需在逻辑推导过程中或在语义转换后的逻辑推导过程中才能显现"~(~p)"或"~~p"。语用双重否定与语用否定及语境相关。类型型语用双重否定由惯用句式来判定,实例型语用双重否定通过信息补足及逻辑式描写或逻辑式推导来显现双重否定的逻辑特征。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英汉句式的句法语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9-2012-09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双重否定一直以来受逻辑学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虽然双重否定是否一定等于肯定仍值得商榷,但是学者们一致认可的是,两个否定形式实现否定之否定。用逻辑式可描写为“~(~p)”或“~~p”(“~”表否定,“p”表命题或判断),即使通过隐性否定、语用否定或会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琳;;双重否定相关问题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孟建安;谈双重否定句式[J];修辞学习;1996年02期

3 张谊生;;“非x不y”及其相关句式[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4 戴宁淑;双重否定句修辞分析的缺憾[J];语文建设;2005年02期

5 陈红丽;;疑问代词“哪里”的否定用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6 洪波;董正存;;“非 X 不可”格式的历史演化和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7 朱晓亚;;否定型语调是非问的答句[J];语言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蕊;双重否定祈使句“别不X”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振强;肖治野;;双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龙艳琴;;“非X不可”的构式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杨世勤;;《世说新语》中的完全肯定式双重否定结构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胡晓慧;;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张晓涛;邹学慧;;论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性[J];学术交流;2011年07期

6 董正存;;表达周遍的“是X是Y”格式[J];殷都学刊;2010年04期

7 黄静;李敏;;汉英否定是非问句对比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王明月;;“X得慌”结构的语法化[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年11期

9 王灿龙;;“非VP不可”句式中“不可”的隐现——兼谈“非”的虚化[J];中国语文;2008年02期

10 杨永龙;;从“形+数量”到“数量+形”——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J];中国语文;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7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天佑;汉语取舍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昕;汉语“接下来”和“接下去”及其语法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康文娟;《儒林外史》代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徐蔚;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熙运;“无X不Y”格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芸;留学生“哪”系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边达;汉语中羡余类形式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宁;“非A不B”格式与对外汉语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德祥;论语境与语言的表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邱莉芹,邓根芹,顾元华;浅谈“哪里”的否定用法[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5期

3 林文金;关于双重否定的几个问题[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年03期

4 符达维;;对双重否定的几点探讨——兼与林文金同志商榷[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06期

5 蒋华;;“NP+上”的语法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郭锐;;“吗”问句的确信度和回答方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7 孙新爱;“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补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寿永明;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10 李彦凤;;否定焦点考察[J];语文学刊;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背景之一[J];当代语言学;2000年02期

2 邹智勇;典型理论及其语言学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6期

3 张旭,李盈光;浅谈中西禁忌语的文化内涵与范畴[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4 莫澜舟;“不能不无忧思”?[J];咬文嚼字;2000年06期

5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芜崧;重新认识"双重否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李玲玲,陈集清;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禁忌语[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冯志伟;从知识本体谈自然语言处理的人文性[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4期

9 杜磊;;“语用学”范畴之探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李顺琴;李兴奎;;知觉抽象色彩词的下位范畴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卢烈红;;“何莫非”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付洁;;傈僳语同彝缅语体、态范畴比较研究[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吕必松;;试论汉语的象态范畴和状态表示法(提纲)[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焕香;汉英双重否定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宋刚;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周大军;军语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薛小英;汉语疑问词的句法与语义不对称现象探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云龙;现代汉语双重否定研究概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澍;双重否定的语义与功能的关联定位[D];复旦大学;2011年

3 刘中燕;关于中日两语言双重否定表达的对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练雪瑞;现代汉语方位词的时间表达[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永芬;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表现形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李爽;类典型理论框架下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张s,

本文编号:1260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60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