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兼语N2的衔接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13:18

  本文关键词:兼语N2的衔接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兼语N 句内衔接 认知语法


【摘要】:通过对汉语兼语N2的衔接功能的认知语法分析本文认为,在一个兼语构式里,兼语N2的语义凸显,将兼语构式中V1和V2联结为一个复杂事件。兼语N2的这一衔接功能限定V2的施事成分必须是V1的受事,而不能是其他的成分。这一个案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在一个句子中同时兼有两种语法功能的成分常常表现出一种句内衔接功能。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词构块式音义象征关系理论研究(07BYY001)”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汉语词构块式音义象征关系对比研究(教社科司[2006]170号)的研究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研究的问题本文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为指导,研究汉语兼语构式里兼语的衔接功能。兼语构式是指汉语里“我叫他来”这样的句子,一个兼语构式可以表示为(N1)V1N2V2,N1、V1、N2和V2,分别代表兼语构式的主语、谓语、兼语和兼语谓语。其中,N2为本文要研究的对象。参照Fillmor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红;戴卫平;;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说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3期

2 李丽;;浅析认知语法的语义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唐建南;戴卫平;;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4 罗纳德·W·格兰克;榕培;;认知语法概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年01期

5 陶文好;论象征结构——认知语法理论的核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6 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Langacker的语篇分析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7 陈莹;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之比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任绍曾;;概念隐喻和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9 陈福明;潘影;;转换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语义理论探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赵秀凤;;自由间接话语的认知操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梅;;诗歌语篇的认知语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张建理;;英汉直接致使移动句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书东;;镜像神经与认知语法中认知能力相关性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牛保义;;综合扫描和序列扫描——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方式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彩霞;;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沈家煊;;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田朝霞;;形义匹配种种——四种构架语法模式比较[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王强;;Langacker活动区分析说的提升解释反诘[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雪凝 张金圈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空间问题研究的新创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李开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部;语言学方法与方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翁依琴;汉语零形回指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冯军伟;现代汉语认识情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峥;认知语法配价关系探索[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晓中;认知语法框架下对具有动态的自主/依存不对称特征的语法范式的相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周路路;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双主语结构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晓燕;认知语法框架下英汉形容词名词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张庆;存在句的认知语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高丹;给予双宾语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建武;现代汉语中的客体致使句[D];苏州大学;2009年

8 徐义志;语言的主观性:对情态、及物性和“亲和”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9 杨洪亮;英汉存现句名词组定指限制动因认知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李斌;含“进、出”类趋向词的动趋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66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66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9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