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08:35

  本文关键词: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并列连词 韵律句法学 书面语体语法 语义


【摘要】:连词“而”在语义上,可以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顺承关系、转折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以及因果关系。当连词“而”表示并列关系时,其并列项在韵律组配上有特定的规律:一、并列连词“而”以前后项音节对称为主,且以前后项都是双音节的情况占优势。二、并列连词“而”也可以连接两个单音节词。三、并列连词“而”有前后项音节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不对称的音节组配主要是“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几乎没有。本文从韵律句法学的角度,结合语体语法学、语义学等理论,对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进行详尽分析,并解释其制约机制。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语料的来源。本章重点总结国内外关于并列连词的研究,以及连词“而”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章主要总结归纳并列连词“而”韵律组配的总体情况——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以音节对称为主,尤其前后项都是双音节的情况占绝对优势,但也有前后项都是单音节的情况。当并列连词“而”的前后项音节不对称时,主要是“单音节+而+双音节”这一种结构合法,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则一般不合法。 第三章主要解释并列连词“而”韵律组配规律的形成机制。首先分析并列连词“而”前后项音节对称现象的形成机制,当并列连词“而”的前后项都是双音节时,我们认为“语素必单,音步必双”导致了并列项(词)呈双音节的现象;而“复合韵律词”由两个“音——意”对称的“标准韵律词”组成,导致了前后并列项对称的现象。当并列连词“而”的前后项都是单音节时,我们从书面语体学理论,语义与词长的关联理论,以及“而”连接并列项的词性的角度,分析前后项都为单音节也合法的原因。本章随后根据语义学和普通重音理论,分析“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可用,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一般不可用的原因。最后从语义的角度提出“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具有并列义,而“双音节+而+单音节”结构一般不具有并列义的结论,进一步巩固“而”字并列结构在不对称情况下的韵律组配规律以“单音节+而+双音节”结构为主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磊;;“而”字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2 谭晓花;;《道德经》一书中的“而”字结构浅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3 李伯约;;并列连词的句法功能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刘凌;;虚词“而”释义讨论——兼谈古汉语虚词词典编纂中的问题[J];辞书研究;2010年06期

5 张国宪;形名组合的韵律组配图式及其韵律的语言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6 王少莹,杨白云;谈并列连词“和”的用法及其新发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陈宝勤;试论“而后”“而已”“而况”“而且”“既而”“俄而”“然而”[J];古汉语研究;1994年03期

8 郑琳;;《论语》中“而”的词性和用法再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裘燮君;;先秦文献中连词“而”的历时分布特征(上)——先秦文献连词“而”语法功能的系列研究之二[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裘燮君;;《论语》、《孟子》、《荀子》连词“而”的常用组合分布[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1277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77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