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构式语法理论与网络语言”专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14:24

  本文关键词:“构式语法理论与网络语言”专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语言 元话语 篇章构式 群言体 虚拟 写实 V/A不死P 语法化 构式语义


【摘要】:3篇文章分别从语言的"篇章"和"句法"两个层面对网络语言构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元话语和网络语言中"XX体"的篇章构式研究》提出,元话语具有篇章构建功能,并具有构式语义的示义功能。因此,将元话语所构建的篇章与构式结合起来研究,既有利于元话语研究的深入,又有利于构式语法研究改变忽略篇章构式的研究现状。《虚拟与写实:网络群言体及其社会语用价值》也指出,网络群言体是罗列诸虚拟说话人对某一对象不同看法的话语形式。其话语要素包括话题、话语角色和话语项;群言体语篇特点是成分复现和形式自由,其语用价值在于用虚拟娱乐的形式达到写实讽喻的目的。《正反同义构式"V/A不死P"的多维研究》则认为,正反同义构式"V/A不死P"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即否定语义和肯定语义,并强调语境是构式"V/A不死P"肯定语义解读的关键,动态语义特征是研究新的句法格式形成所要注重的因素。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主持人语:coldberg(1995)的《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G~~Approach to Ar即ments加cture)在其老师Fiumore所提出的框架语义学(F~es Lingnis-tics)的基础上对语言中的“构式(Construction)”做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认知构式语法理论。这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爱华;;网络游戏语言初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霍四通;;现代汉语“群言体”的分类及其功能[J];修辞学习;2005年06期

3 高丽娟;网络语言说略[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陈晓桦;;网络语言的变异修辞及其文化观照[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梅彤;;积极应对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冲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0期

6 李宗江;;“爱谁谁”及相关说法[J];汉语学习;2009年01期

7 马清华;语义共振:突变式吸收的意义条件[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8 邓海英;;网络语言的隐喻特征[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年04期

9 陈建华;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宿哲骞;;隐喻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华章(教学探索);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桂英;;我对网络语言的认识[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展照英;;浅谈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熊前莉;;网络语言的词汇理据分析[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建民;;网络语言中的汉语拼音字母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8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梅龙宝;桑龙扬;程霄;;网络语言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玉成;网络语言 我们能拒绝吗[N];北京日报;2000年

2 姚玉成;网络语言走过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辽宁社科院 曲彦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金振邦;网络语言,,关注还是漠视?[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黄小英;关注网络语言[N];福建日报;2000年

6 梁睿 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N];光明日报;2002年

7 鲍晓倩;请对网络语言多一点儿耐心[N];经济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庄严;亦忧亦患难取舍[N];吉林日报;2005年

9 姚玉成;我们能拒绝网络语言吗?[N];金融时报;2000年

10 姚玉成;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N];人民法院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覃东生;对广西三个区域性语法现象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SYEDA ARZOO RIAZ(阿珠);汉语与乌尔都语量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瑾;汉英网络语言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2 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帆;“火星文”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克花;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曾早垒;中英文中的网络语言[D];四川大学;2004年

7 阮玮;网络商店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容华;新型被动结构“被V_双”的传播与认知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丽杰;网络语言的词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张文方;汉语网络语言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8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78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