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秩序的动态特征:“价格垄断”的话语建构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话语秩序的动态特征:“价格垄断”的话语建构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话语秩序 话语建构 动态特征 话语策略 批评话语分析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秩序的关注在于话语秩序被看作是话语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连接体。以往对话语秩序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它所反映的话语主体间差异的社会地位方面。与此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两个媒体对"价格垄断"不同的话语建构及其相互博弈,试图说明话语秩序的不确定性和动态特征。研究表明,话语秩序在"主体隐形替换"话语策略的作用下,其对社会秩序的制约性受到挑战。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语境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TJWY11-026)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语境的本体与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1YJA74008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本文是对中央电视台和《人民邮电报》两个媒体之间的一场争论进行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这场争论围绕中国电信和联通两家公司是否存在价格垄断这一问题展开。作为争论的一方,中央电视台认为这两家公司存在价格垄断,如2011年11月9日,央视《新闻30分》播出了对国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琴;;认知修辞学在广告话语中的运用[J];理论界;2006年03期
2 付胜云;;话语的建构——论同义手段的选择与预设操作[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3 汪建峰;;论掌握西方修辞对于提高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性[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4期
4 骆京景;庞继贤;;学术论文中指令语分布特点及其话语策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林纲;;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原则及话语策略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04期
6 钟虹;;话语对旅游资源的建构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王海杰;;关联理论框架下动态语境的构建[J];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杨雪燕;;由语法体现的动态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9 骆京景;庞继贤;;学术期刊论文语类的元话语策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杨义;现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通论(中)[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学纯;;修辞功能三层面——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刘凤玲;;论修辞语用中的适应原则[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马勇;金峗;顾明亮;赵力;;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汉语方言辨识[A];2009’中国西部地区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熊前莉;;网络语言的词汇理据分析[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翠玲;苏斌;曹巧玲;赵晓波;;共振峰动态特征在话者鉴别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曾容;;语境认知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王克友;;论语体风格和修辞意图在翻译中的连贯性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玉成;译学语境研究的新期待[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王加林;香港回归前后香港政府施政报告对香港人身份的话语建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姗姗;第三方结束冲突话语策略的语用学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莹莹;话语过程与话语策略:新医改方案制定过程之个案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3 刘明;话语霸权之功能语言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韵;回应式重复在中美学生电话会话中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谭善明;从话语修辞到认知修辞[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吕庆夏;中医话语跨文化演变的批判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叶建文;香港粤语与英语的混用现象[D];西南大学;2006年
8 禹学丰;关联—顺应视角下的保险推销话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绿云;师生互动中导师职业身份话语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郑燕芳;网络言语行为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06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06182.html